儿子终于起来了,他闻到牛肉的香味,“妈,我饿了,我要吃牛肉。”
郑新看了一眼手表,“都快十一点了,干脆做午饭吧。”
王梅说:“让他少吃点吧,等到午饭做好了,别把儿子饿坏了。”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不喜欢喝粥、不喜欢吃馒头,喜欢吃大米饭。****给儿子成了一碗米饭,在锅里捞了一块煮好的五香牛肉切了一些,又拿来一个咸鸭蛋,一盘卤豆腐干,说:“儿子,你先少吃点,我和爸爸给你做午饭。”
吃午饭时,儿子对父母说:“下午我想去看看爷爷、奶奶,他们一定想我了。”
郑新笑了,“你小子还有这个心思,真不错。你想你爷爷奶奶了吗。”
“想了,也想我奶奶做的小鸡炖蘑菇,比我妈妈炖的好吃。”
郑新说:“吃完中午饭,我和你妈妈休息一会儿,然后我们就去,我们带一些好吃的,在你奶奶家做,吃完晚饭再回来。”
郑新和妻子、儿子、父母五口人很高兴地吃着晚饭,还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电视介绍着,哪个景点又超负荷接待了多少游客;晚上又有多少游客滞留在哪个名山上;哪条高速公路又堵车,堵了多少公里;哪里的黑旅行社是怎么欺骗游客的;今年国庆假期游客又有那些不文明行为等等。
爸爸说:“咱们回农村老家,人不会多吧。不知道你有时间没有,什么时候都行,你看看吧,我想回去给你爷爷上上坟,也看看村子里的老少爷们,我有几年没有回老家了。”
郑新觉得老爹有些想老家了,趁着十一假期,回老家的人可能多一点,就有可能多看见几个老亲少友的。
就说:“可以呀,你和我妈都回去吗?”
“是这样想的,王梅和大孙子回去吗?回老家看看挺好的,”
王梅看看郑新没有说什么。郑新清楚一个人对别人的故乡没有什么感情,那里人不熟,水土不熟,又不是什么旅游景点,文化名城,在城市里长大的儿子,对农村的吃、住不会习惯的,他们娘俩去了,不但没意思,还会添乱。
郑新就说:“他们不去,我带你们去吧。”
王梅已经习惯了郑新经常不在家,假期里有儿子陪着她还是很高兴的。
郑新给表弟胡志波打电话,问他们回去不。胡志波说,石永华特别忙,这个假期也不休息,他们就不回去了,春节放假再回去。
又给严老歪打了电话,问他回家有什么事情没有。
第二天早晨,郑新去洗车场把车的里里外外洗的干干净净,又给油箱加满了汽油,在水果市场买了几箱高档苹果,放在后背箱里,最后去银行取了崭新的一百元的人民币五千元带在身边,接上父母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前文说过,郑新的老家在农村,和王维东家是东西院的邻居,现在老家还有郑新的一位叔叔,两位姑姑,堂哥等家,村子里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孕和儿童。
郑新十六岁考上县城的省重点高中,就离开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参加工作之前,他只有寒暑假才回到村子里住上一段时间。
那是他就和村子里的过去同伴,比如严老歪等,已经基本不来往,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了。
后来他上大学了,村子里的同龄人都开始结婚了。在后他参加工作后把父母也搬到东湖来了,郑新就很少回老家了,对于家乡就逐渐有些陌生了。
他的高中同学有很多在县城工作的,高中时代的同学,彼此之间的记忆深,感情真,工作、生活都不错。只要他回来,让同学们知道了,就要聚一聚,他就要被同学们给灌倒了,他真是怕回来喝酒。
这次郑新带父母回来,正值假期,没有告诉任何同学。他经过县城时,没有停留,直接回到农村老家了。
他们先到叔叔家,叔叔家的四个孩子也都结婚了,到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都没有在身边。
郑新和父母到的时候家里只有婶子自己,婶子看到他们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倒水,又是忙着要做饭。
婶子告诉郑新,他叔叔传教去了。
现在他信基督教,基督教在农村很盛行,很多村民都信,并且还很虔诚,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觉也要参加教会活动,平时省吃俭用的村民们,拿出钱财支持教会活动。
叔叔是个当了十年兵复员的干部,在部队入了党,提了干,到了地方,地方给他安置在一个小企业当领导,真的让人难以理解,现在他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了。
郑新站在叔叔家的院子外,向周围看着,过去的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他是这个村子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当年邮递员把印着大学校名和郑新姓名的信封交给正在家门口干活的妈妈,妈妈问这是谁给我家邮的信呀,邮递员问:“郑新是你儿子吧,一个大学给他寄给他的,他和大学有联系?”
妈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就说:“郑新是我儿子,求你给看看信里怎么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