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每一趟的乘客数以近千计,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座大城市,在小小的车厢相遇,不断演绎着生活中的故事,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彼此不认识,相互不熟悉,令人温馨的一幕有,为别人让座,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让了不是?据说在有的地方不这样,看来还是我们懂得礼貌。
在企业工作,一开始互相不认识,有的刚踏入社会工作,有的属于中高端人才(有经验和水平),组成一个大团队,用工作换取报酬。在这里,很少人会因为你是某个地方的人而不待见你或者拒绝你,原因是所有人的身份上有一点是共同点,打工者。只是有的敏感的人会刻意回避这个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觉得失面子。我把打工者分两类,一类为事务型,做的事情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区别在于熟悉程度,你可以暂时不熟悉,但通过努力和学习很快可以撑握工作能力;一类为奔波型,大小事很忙,用脑过度,变法子做着同样的事,有些事情别人暂时不一定代替得了。后者争议较大,因为作为上司,比较难去管。前者大部分人喜欢用,听话。我尊重前者,而愿意与后者交流。
工作一段时间后,会渐渐发现,有时候人没讲实话,而我又信了。以前我容易相信人,有时候吃亏,年少时吃点亏,以后才有经验。同事之间几乎没有无话不说的,最能引起共鸣的是谈论事不关己的事,因为什么话都可以讲,并且不会伤到身边的人。似乎每个人一进入职场就慢慢领会了。除了应付关系,我会更多关注彼此可以说些相关的事,至少在某一时刻是互相距离比较近的,这个分寸大家也可以随时控制的,想亲近些就可以近些。
有一个事情是千万别在外人面前损第三人。这个破坏力远超其它方式,我是一直遵守的。因为这个吃过亏,因为无意说了别人一句不中听的话,等闭嘴已经收不回来了。后果是,关系想亲近也近不了,不是别人小气,而是总有道坎过不去,表面可以亲近,但更加疏远。注意!注意!注意!
记得某一天,工作奋战了一天了,突然同事提醒,今天是另外一个同事的生日。最近部门同事工作很多,聚的机会少,部门活动也不多。我立马明白可以做一件事,部门同事一起在公司给寿星过生日,于是我赶紧外出买蛋糕。公司附近不是很熟,平常除了吃饭也没在周围怎么逛。于是借助手机定位,找了一大圈,又担心耽误了时间,小跑着找,要知道平常上班我穿皮鞋。一次活动能让大家距离更近些,跑腿我也值,我心里清楚得很。不负众望,提了个蛋糕又小跑回来,按计划行事。寿星同事自己表示很感动,从来没有过,可能人长得比较传统,我记不起来当时他的表情了。当然,我自己从来没这么过生日过呢!可是,至今对他的印象很模糊,他自己说过,他做工作只在乎自己能做得好就行,没必要其他人管太多。所以平常交流不多,反正很神秘。
当时我对人的态度,效仿古人的“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认为自己即使吃亏,也没什么好亏的人,并且自信自己排压水平足够,愿意相信更多美好的。
后面经过一些事情,侧面了解他人,才发现,神秘的人必有不可为人知道的秘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处事方法。或许背后能折腾点什么事的,这类比较明显。既然得罪不起,敬而远之总可以吧,不必花太多心思,好奇心不用在这上面,因为你还有更多要花心思的地方,比如如何更有效率开展工作,如何花更多时间学习。
在工作当中,把你做事的态度和方式让同事们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当需要协作时,变得更有默契。同时,当了解一个人时,知道怎么相处,交情可深可浅。远离带给你负能量和只知利用你跑腿的人,因为容易同化。如果你拒绝也变成那样,最好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照样开心过日子,或许也能感染别人。同事间不是划分门派,而是亲近同类人,同类向善的人,共同进步。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我懂得一些是非,回想某一时刻,从未如此清晰,不管如何,抱着感恩之心,即使别人不一定领会到,尽人事。同事之间也要选择,选择那些不仅一起完成任务,更加重要的是把你当同事的人,而不只是暂时的工具。把你当同事的人,既会让你发挥长处,更希望你有进步,因为你能力提升了,对团队是有益的。把你当同事的人,很少会表面一套,背地里另一套,因为互相之间可以看到对方的缺点。把你当同事的人,不会把拉关系和表示听从作为唯一条件,而是能够以尊重为前提。
当初我的离职,有一定的原因是发现了一些秘密,一些关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是你想像的所谓关系。同事之间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的意思,而是从点滴中能感受出来。一旦关系变得复杂,我也没兴趣去了解详细的情况。因为你是怎样对待世界的,世界迟早还给你。也不用任何借口,既然不可告人,那就让它随风去了。一起共事很别扭,每个人有其做事的原则,无论怀着什么目的,都可以理解。而我,只想简单地做着喜欢的工作,如果在这里看不到希望,我相信别处一定可以。至少坦城是第一点,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