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找寻青春,却未曾远离> 第2章 一只脚迈出象牙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一只脚迈出象牙塔(1 / 2)

看着地铁线路上的起点发会呆,一趟趟列车从起点发出,驶向下一站目的地。感慨人生的每一次再出发,每一次只是另一个起点。

清晰地记得毕业那一年,我跟你一样,复习备战着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和忙着写毕业论文,希望给大学时代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每次复习考试,为使自己能静下心来,从不挑灯夜战,而是选择考试前一个月占位图书馆,经常泡到闭馆才依依不舍地回宿舍。十年寒窗苦读,简单地说,不能辜负家人的期盼。大学时每当拿着一等奖学金的荣誉证书回家给父母看,可以见到父母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成绩证明我们在学校学习用功,争脸了。纯朴的父母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身的情感,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慢慢细心地发现亲人有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你猜是什么呢?告诉你吧,没那么神秘,那就是微笑。印象中的微笑,味道很甜美,真诚,发自内心的,感染着所有人,每次引起全家人爆笑。估计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画面,现在想起来都会情不自禁地乐呵着。有机会学习,就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吧!至少学业从没让家人操心,自己心里也是较着劲的,觉得离家在外,不能事事让家人操心。父母其实想看到的是你过得好就安心了,没有其它,这是唯一!

同时准备一份精美的简历,选照片要选正式严肃的,那时的我从未穿过正式西装,就挑了一张眼睛瞪得最大,表情最严肃的一寸照片,目的是让人看起来显得精神百倍。简历上有什么亮点呢?获得的成就,如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称号等。还有社会实践的经历,表现得完美些。再加上封面,自荐信,相关复印件等共计不少于5页纸。现在看来,自己那会太能“包装”了,但至少说明当时是认真作了准备,态度端正,是个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现在在工作上,常常阅读和挑选别人应聘的简历,反而喜欢那些简洁的简历,只有一两张纸。无论是挑简历还是面试,我必须做的一个工作就是“去包装”。根据岗位职责,快速地匹配对应的求职者。因为当你面对一叠简历时,不是自己不仔细阅读,而是时间不允许,并且你会发现上面有些内容与应聘要求没有直接关联。能否制作一份高质量的简历,也是考验一个人的职业性。

开始积累面试经验,从学习投递简历开始。常见的几种方式:在人才网站投递简历等通知;关注学校BBS论坛发布的校园招聘会信息;人才招聘会现场投简历或自荐。在学校,这些试过的方式中,参加校园招聘会的方式命中面试机率和录用机会较高。当然,这里谈的,不包括已经通过社会关系事先找好工作岗位和自主创业的情况。当时,我都尝试过,因为自己心里没底,所以找机会多去试试。状态就是自己不知不觉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变得无视平常自己做了多少准备,当场脑袋是一团浆糊。最常用的就是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了。

院里老师选中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参加一项全国技能比赛广东选拔赛,要是能在省里获得好名次,就可以晋级全国比赛。老师事先有征询我们的意见,是准备就业还是参加比赛。我们选择了参加比赛后就业。考虑也是多方面的,通过比赛验证自己在全省甚至全国的水平,也可以为母校争光,自身也得到锻炼。暂时把就业的压力放一放了。当然,也意味着错过了大多校园招聘的机会。后来,省里比赛拿了优胜奖,无缘全国比赛,心里不是滋味。在事隔5年后,有一次机会再回到当初比赛场地所在的高校进行校园招聘时,感慨万千,那时比赛就是这个学校拿了第一名。大学时的经历,就是如此让人难以忘怀,似乎过去的一切会在将来某个时机,在你的面前变得那么地清晰,触手可及。

离校就业,自己受一种传统的文化观念影响,曾期待通过亲戚关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是当时能自我安慰的一种想法。于是,走访了广州、佛山认识时几个认识的亲戚朋友,希望能介绍工作。脸皮薄,嘴也笨,不知怎么开口。别人心里大概也明白我的意思,最后也没说什么,请吃了顿饭,好好款待了我。吃饭,算领了情,一直感谢他们。回味菜的味道,令人难忘,其实心里很难受。这个想法落空了。

来到人才市场,一定要争口气,于是提前去踩点,一早去排队。通过看公司简介,只盯着规模大的企业,越大越好。关键字:储干。希望专业对口,求其次则是相近专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盯上一家上市公司,主动争取面试机会,终被录用。这是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任职一家上市公司的基层普通技术工作人员,也算是储干。曾经的同事有一天告诉我,就在去年,由于调整,那个部门取消了。那一刻,深深触动了我,都说第一份工作对每个人有影响。青春挥洒的汗水永远留在了曾经奋斗的地方,只是再回去时能否擦掉,我想应该是不能了。但痕迹会留在心中,永远也消失不了。曾经的同事调了岗,升了职,真是替他高兴。

希望与逃避的矛盾,困扰着年轻的自己。面对压力,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不是无奈的放弃,而是主动地不断去尝试,渡过了青春不可或缺的一段美好时光。我不敢辜负岁月,哪怕撞得头破血流。大学时代,我的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