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漓曲
含锋帝都鸣
入梦江湖远
引鉴情归处
列辟覆九州
中州,中原九州之首,龙华帝宝、紫气甄染,呈龙盘虎踞之势,雄纳天下,历朝历代皆为帝王之基。横贯九州的沧江、漓水于中州中心正北方处交汇贯通,奔流而去,形成瀚澜八百里的沧漓海,其水势,千年无灾,万载不绝。
沧漓帝都就坐落于这八百里沧漓海畔,自前朝炎帝建都于此,已经历一千三百三十七年。
六百年前,本朝开国之君帝乙以草莽之身,揭杆于西北禹州,纵横九州二十七载,马踏豪杰无数,终定鼎天下,定都沧漓,而后历五代帝君金戈铁马,北拒蛮荒铁甲,南平闽越强番,西裂草原九部,东镇海外诸国,威振宇内,引万国来朝,一时无出其右。
一百二十年前,草原一代雄主呼捷尔汉横空出世,以狼骑三千横扫草原诸雄,一统九部,立国称王,号为狼庭。继而窥视中原九州之繁华,遂挑起了与中原朝廷的连年大战。百年鏖战,与草原接壤的尧州几成不毛之地,三位帝君、四位草原雄主陨落与此,百万雄兵埋骨他乡,无数英雄折戟沉沙。
这一场看不到尽头的百年大战,熬尽了中原的底蕴,致使民生凋敝,哀叹千里,期盼战争结束的论调,响彻朝野。
至二十年前,先皇帝政战陨沙场,赴京赶考的十万儒生联名上书恳请刚刚即位的帝晨,勿已私仇为念,为天下万民计,当以议和为上,结束百年鏖战,百余朝臣当朝诵读以示声援,帝晨大怒,遂令殿前武士将附议朝臣逐出大殿。其后,以三公为首的主和派大臣联袂汇聚于帝宫朝霞门外跪请天子议和,引无数学子蜂拥而至。
帝晨以朝臣失仪为由,下命乱棍驱逐,致使当朝六位大学士、三十七位各部官员、二百七十名儒生身死朝霞门外,此事一出,天下震动,罢战之声响彻九州。
尧州前线闻讯后,将士士气低落,防御遂松,草原雄主呼延汉趁夜偷袭得手,一举攻陷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折戟关,率三十万狼骑长驱直入,肆虐尧、禹二州,兵锋所向,直指中州,中原易主,草原当王之势遂成。
龙兴之地,一片狼烟,尧禹汉民,生灵涂炭。帝祠一夜之间,牌位尽倒,香火不燃。帝晨扶棺移驾中州西门户澜沧关,以“君王守国门,天子亡社稷”之姿,传谕天下:沧漓之民,不惜百死,誓不为奴,当挽狂澜于既倒,若砥柱之中流,共赴国之艰难,齐御外族之**。
一时间,九州儿郎别妻叩母,奔赴澜沧关,誓守中州不失。彼时,一员无名战将应诏而出,若皓月当空,一镇八方昏暗。先于澜沧关,率九州军民三战三捷,力竭草原雄态。其后,孤军转战尧、禹两州,历大小八十余战,无一败绩,终切断草原粮道,而后率轻骑一支,经青州,出柳关,绕路蛮荒,深入草原,千里奔袭,直捣狼城,最终迫使呼延汉率军回援,中州之困遂解。
其返国途中,更是连破狼庭十路围剿,赫赫兵威,气贯长空,草原狼骑,望旗而遁。至沧漓帝都,帝晨亲迎百里,许以王侯之位、公主下嫁以显其功,着史官著书立传以证其名,令州县立生词以表其迹。
战将不受,曰:臣本无名,闲居江湖,虽不受朝堂俸禄,亦常享诸帝遗泽,值此国难,我辈意气而动,所为者,狼骑尽灭,止戈天下,愿为吾帝,镇守尧州,静候天时。
帝晨准之,授其止戈大都督,镇守尧州,号令二十万止戈骁勇。
又三年,草原大旱,呼延汉崩,其子呼庭汉即位未稳,止戈大都督趁其时,强取折戟关,将草原狼骑尽驱九州。
其后七年间,止戈骁勇坐拥雄关,四方出击,步步蚕食,草原狼庭由盛及衰,分崩在即。呼庭汉迫于战势,采信九州叛臣之计,遣其弟呼顿亲王,经蛮荒,入九州,持王旗,大张其事,赴沧漓帝都,以臣服之姿,行求和之事,一时天下尽知。
满朝文武,四方诸儒,天下万民,人尽皆云:罢战养民,休养生息。帝晨无奈,遂同意议和。止戈大都督闻此训,喟然长叹:养狼为患,功亏一篑。
帝晨十年,草原狼庭与九州合议停战,狼庭以臣国自居。帝晨传召止戈大都督入帝都,拟以武功封为武忠王,然太阁张允臣三入宫廷诤言之:本朝太祖乙曾诏令,非帝皇后裔,不得封王,止戈封王于律无依,于礼违诏。封王之事,遂止。
奉其为止戈侯,为天下诸侯之首,总领兵、工二部之责,许以见帝不跪、非召面圣之权。又因其本为孤儿,无名无姓,遂取其以战成侯、擎天柱石之意,赐姓为战,赐名擎天。
又择忠义谥臣文正公之女柳氏寒烟,赐予婚配,经年,诞一子。止戈侯尝望其子,一言不发。帝晨闻讯,对左右言:止戈侯无心国事,视功名利禄若粪土,本存事了拂身去之意,然狼庭终为患,不忍万民伤,实乃忠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