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名将三国> 第十八章 焚洛阳董卓迁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焚洛阳董卓迁都(1 / 2)

陈锐把和张绣一路烧董卓粮草大营后来截杀牛辅夺得宝马踏雪龙青和拦截董卓传令兵后入荥阳擒获徐荣挟持出城这些经过禀报给刘宠,刘宠暗叹道:“不亏是让曹操吃大亏的一员猛将,没想到自己在董卓身上没讨到便宜都让张绣这小子给占回来了,简直是自己的福将啊!”

刘孙曹在盟军诸侯的军事会议上多次提出要盟主补充战兵,都被袁绍以大家折损后很惨重拒绝,最后逼到一定程度后只好说我袁本初给你们三个面子各自给了一千兵马(老弱病残)。接收士兵后气的曹操大骂:“匹夫竖子不相与谋!”孙坚更是争气干脆不要你兵马了,于是刘宠接收了孙坚的老弱病残兵马又和曹操借走了一千老弱病残前往荥阳接收降兵。

袁术之所以撤退是因为刘表命蔡瑁黄祖文聘率水步军十万攻下南阳兵围颍川,袁绍心腹大将张勋死守郡治阳翟,派出数十死士才把一封求援信送到袁术手中。袁术收到求援信心急如焚这才当天就撤军回颍川!

董卓回到洛阳听说了民间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乍一听难解其意便问李儒,李儒跪地惶恐磕头道:“李儒实不敢犯上啊!”董卓便赦其无罪李儒才回道:“那千里草”实为“董”,“十日卜”为“卓”,这首童谣是再讲相国不得生啊!”

董卓出奇的没有发怒而是问李儒:“那文优可有什么破解之法?”李儒便说道:“民间还有童谣说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意思是说西汉在长安定都东汉在洛阳定都,这二百多年了又改迁都回长安了才能免除灾难啊!”

董卓没料到李儒会有这等突然的建议便说:“迁都之事,非同一般,如果仅仅因为是西凉军讨贼打了败仗那完全没必要迁都,洛阳有虎牢关汜水关这等雄关屏障可守,再加上我西凉军的战力,足以抗御三倍关东兵马。”

李儒接着话题道:“相国迁都长安,还有两大好处,一是免得与袁绍盟军对峙纠缠,二是我们一走他们失去对手势必内部相争起来。到那时候再去同这些人逐个对付,则他们非散伙不可。因为据我了解,关东军虽众,但由多路人马组成,彼此之间,其实是心存戒心,各有企图的。人多心不齐,一失去共同的对手哪有长久联盟之理?”

听了李儒的一番话,董卓才有些认可了。何况长安距离凉州军的根据地更近,迁都长安于董卓更加有利。于是便同意了李儒建议,即于第二天,召集三公九卿,向他们正式提出迁都之事。

大臣们谁也没料到会有迁都长安一说,不禁愕然。司徒杨彪起而反对道:“这怎么行?洛阳为都已多年,官贾百姓无不适应,一旦迁都势必惊动朝野,反而不利于人心稳定。还是不迁为佳!”

董卓挺着肚子,指着杨彪道:“迁都乃国家大计,你敢阻挠吗?”太尉黄琬补充道:“正因为迁都乃国家大计,杨司徒才正义直言,还是请相国更多斟酌的好……”董卓一时语塞,瞪着一双大眼,看着黄琬。

一众大臣这时才连忙出来圆场道:“迁都是个好计,汉高祖不是以长安为京师吗?不过相国大可不必为杨司徒和黄太尉的错话而计较,最终定夺还不是完全由相国您么?”

董卓这才消了些气,但立即将杨彪和黄琬免了职,全力准备西迁事宜。城门校尉伍琼,还有尚书周毖都骂王司徒只知道奉承,没有骨气。他二人决定冒死规劝董卓,不让他迁都。

董卓一见是他二人便大怒道:“当初你俩劝我重用名士,启用袁绍做了渤海太守我就依了你们。你们所推举的人做了太守做了刺史,怎么报答我呢?竟发兵来打我,而你们还想为他做内应,硬叫我在这儿挨打。这完全是你两个对不起我,不是我董卓对不起你们。这一次,你们就休怪我无情了……”于是,气恼的董卓吆喝一声,便来人将伍琼、周毖捉了,下在了狱中。第二天,即定了个里应外合的罪名,予以处死。

已经免职的前太尉黄琬和前司徒杨彪,见这么多人被杀,也胆战心惊起来。为了自身及全家的安全,二人慌忙跑到相国府再次向董跪而认错。董卓哈哈大笑了似乎得到了某种满足,不仅原谅了黄琬和杨彪还向汉献帝推举,任命他二人做了光禄大夫。

在迁都之前,还有两个人梗在董卓心上。一个是左将军皇甫嵩一个是河南尹朱俊。二人曾都是董卓的上司在士族和官僚中颇有名望。因此董卓便有些顾忌他们。这时,朱俊向董卓建议在洛阳作防守部署的计划,董卓不听,朱俊一怒之下罢官而去。董卓也不阻拦只暗中高兴不已。

这下就只剩一个皇甫嵩了。董卓耍了个花招,把皇甫嵩调到京师来做个城门校尉,打算借个名目把他杀害。但想到自己跟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很好,念及在董卓只是普通将军时候没少帮助自己便没杀皇甫嵩,只让他做了个没有实权的议郎。

董卓把这些难对付的人杀的杀了,安排的安排了然后下了命令限期迁都。他下令洛阳一百余万居民全部强迫迁居长安。一时间从洛阳到长安的大道上挤满了迁移的人潮车马。加上粮食缺乏饿死者、相踵受伤死亡者及相互抢掠械斗至死者无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