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派遣一能说会道之人前往洛阳游说曹操和袁绍。
方磊听了郭辰的战略连连点头,对郭辰说道:“大哥所想确实不错,但是第二点稍有缺憾,我以为还是得发挥汉民族强大的民族同化力量,需要鼓励山越人下山与汉人杂居,同时用美女财宝等物将山越王吸引到龙编来住。
“数年之后,乃至十数年之后,山越不再是山越,而是我汉人中的一支,山越王也将失去他的立身之本,这样我们不仅将隐患扼杀在了萌芽之中,还能得到大量的人口,何乐而不为。
“至于这洛阳之行,奉孝还在那里,我就跑一趟了。”方磊捻着胡须说道。
前面说到,郭嘉受命前往甘泉宫与小皇帝相见,但是令郭嘉没想到,也令刘辩没想到的是,两人一拍即合,很多想法都相同,包括对于当今天下的认识。虽然刘辩是大汉天子,但是思想却并不迂腐,也认为大汉天下不可保,只有先破后立方为正道。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年底了,方磊也来到了这大汉四百年煌煌国都洛阳,与自己的二哥秦明和四弟郭嘉相会。
方磊知道了郭嘉经常前往甘泉宫,想到了此行的目的,自然也就将主意打到了小皇帝的身上。
这刘辩看到郭嘉带了另外一个生人来也不惊讶,毕竟他给了郭嘉出入宫门的令符,自然可以带人进出,但是最让刘辩感兴趣的是,这比他和郭嘉都要大的男子为何能让郭嘉垂青。
刘辩和郭嘉在这些日子里,一来二去也是熟络了许多,也不似皇帝和臣子一样的拘谨,便非常随意的询问郭嘉这男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当郭嘉给刘辩介绍方磊的时候,方磊看到自己面前的这个小皇帝,跟历史上自己认知中的那个胆小懦弱,看到董卓不敢说话的少帝刘辩对比了一下,心中想这小皇帝也是一个妙人。因为方磊看到的这个眼前的刘辩和历史上所说的刘辩差距太大了。
历史上的刘辩胆小怕事,而自己眼前的这个刘辩则是双眼明亮,似乎对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方磊心中想恐怕史书上所说的刘辩仅仅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吧,可是万万没想到董卓竟敢行废立之事,这刘辩最终也是身死于弘农。
当刘辩知道身边的方磊有续命神通之时已是颇为惊奇,但是当知道方磊能够指点张角攻打洛阳,并且能够献出治理交趾的三条方略之后更是对方磊佩服无比。在刘辩看来,这世间虽然有着大神通的人少,但是有大神通更有远见卓识的人更少。
随后,刘辩正了正衣襟,双手一拱,对方磊说道:“从奉孝口中得知方先生身具谋略,令朕佩服不已,朕有一问,还要请教先生。今汉室倾颓,朝臣弄权,各地刺史州牧拥兵自重,世家门阀把持官学,先生计将安出?”
方磊悠然答曰:“蒙陛下不弃,磊自当领命。自桓灵二帝以来,宦官外戚先后弄权,卖官鬻爵屡禁不止,以至于皇权旁落。陛下既有整肃河山之心,吾有集权、强军、纳贤三策。
“集权者,首诛权臣,而当朝权臣以袁绍为代表,但是袁绍身后有世家大族撑腰,必不能一蹴而就,只能缓缓图之。陛下可任用忠于大汉之臣,如曹操之流,虽出身贫寒,但有大才,若贤臣日多,则权臣日益衰落,自此能达集权之效。
“强军者,当论今世州牧之制,各地州牧、郡守拥兵自重,而之所以如此,源于州牧郡守掌军政大权,陛下所求,无非分权二字。除此,陛下更当拥一军以卫帝都,效法周天子,以天子令诛不臣,天下莫有敢逆者。
“纳贤者,乃灭士族之根本,察举之制为士族把持多年,黔首无进身之阶,怎能不反。陛下当建私学,纳贤臣,改察举,此乃根本之道也。
“诚如是,则汉室可兴矣!”
方磊将三策说完,刘辩愣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他只是知道大汉已经到了倾颓的地步,连朝中的大臣都不打算忠于大汉了。但是方磊提醒了他,他刘辩仍然是大汉天子,仍然有着高举大旗,天下无不影从的号召力。
刘辩陷入深深的震撼中,但是方磊却觉得畅快无比,因为方磊这个主修秦汉政治史的研究生,论文的题目就是汉末的政治弊端,他在论文中也明确指出了如果东汉末年若有忠臣良将辅佐君王,君王不昏庸无道,是有可能复兴汉室的。
毕竟东汉相比于后来的王朝时间太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宦官外戚连番专权,世家门阀把持朝政的结果。
最后,刘辩问方磊要什么赏赐,方磊想了想还是帮助郭辰要了名头上的大义——郭辰先救驾,后平交州之乱,于朝廷有功,赏千金,领交州刺史,晋曲阳亭侯,食邑千户。
当刘辩授意曹操在朝堂之上提出来这项晋封的时候,袁绍正急着安排自己人当尚书仆射,又想了想这交州乃是南方一偏远之地,不顾身边叔父袁隗的脸色发黑,更不管身后诸多官员的脸色,便没有反对这一晋封。
在一番据理力争之后,袁绍终于得偿所愿,但是袁绍心情舒畅并没有多久,一封战报就送到了朝堂之上。
且说众位看官,欲知这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