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吃过饭,李掌柜回秭归城去了,小宝给李福民和李沛灵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把他们带到了王双明管理的电教室,把李福民和李沛灵交给王双明后,就坐着王武贵的电三轮回四合院去了。
由于电教室暂时容不下更多的学生了,魏民生就让王武顺暂时停止招收学生,只在秭归城里招收一些普通的农民,参与山谷外相关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中最大的工程就是从山谷到秭归城对面的码头修建一条4米宽的路。
山谷外收购药材的地方已经收购了很多普通的药材,魏民生想象中的那些名贵的药材象人参、鹿茸、麝香、天麻却收购得很少,魏民生打听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不是没有,只是都是有钱的人家收藏着,以备不时之需,关键时候是可以救命的啊,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不愿意出售。魏民生心想,还是医疗水平不高造成的啊,如果能够尽快培养出一批学生,再给一些医书给他们,培养出医疗队就好了,到时候可以对外治疗疾病,报酬就是那些名贵中药材。没办法啊,创业初期资金少了不好办。
就在魏民生愁着怎么挣合理的钱的时候,李家两个孩子已经迷上了这种学习方式。由于李福民和李沛灵每个月是有工资可以领的,再加上晚上可以到小宝那里开小灶,所以学习进度非常神速,学习之余跟着小宝在四合院周围转,看着那些奇怪的东西,每一样都充满了好奇。
小宝对他们说:“这些东西都是师父带来的,你们看见那个长着一个长手臂一样的东西没有,师父叫那东西为挖掘机,随便在地上挖一下就是一个大坑,就是工作的时候要喝一种叫做汽油的东西,这汽油连师父现在都没有办法大量的提供,否则的话,就外面那一条路,哪里用得着那么多人去修啊,它一个就可以顶得上几百人。”
李福民羡慕地说:“小宝,这东西你会用吗?”
小宝说:“师父不让我学这东西,他说学了这个的话,每天工作会很辛苦,我未来的路不是这个。”
李沛灵说:“小宝哥,哪庄主都教了你什么呢?”
小宝说:“师父让我管理着一个神奇的东西,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每一部书都可以产生一个新的行业。以前说七十二行就很多了,但我看了这些之后才知道,以前的我们都是井底之蛙啊。井底之蛙你们不知道吧,这是我看过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生活在井里的青蛙,一辈子都没有出去过,听别的动物说天很大,但它抬头看了半天,也只看到了井口那么大的一个圆,觉得天也不过如此,别人说天很大是骗人的。师父说这是眼界限制了它的思想,看不到的不一定就不存在。就说这个挖掘机吧,听师父说,没有几十个成熟的行业是没有办法维修的,更别说制造的话了。”
转身又对着那两个风力发电机,对他们说:“你们再看那两个像风车一样转动的东西,我们用的电有一部分就是它从风中收集到的。师父说,这个东西的制造难度比挖掘机要低得多,但如果没有他的帮助,就算我们再发展一千年,也不一定能够制造得出来。师父说,等他有钱了,就围着这座山的山梁修一圈铁路,在铁路边上不远的地方都装上这风力发电机,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建更多的电教室,可以把这座山全部变成‘不夜城’。在这城中,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坐着电动车,一会儿就到了。”
又对着那个蔬菜大棚说:“你们看到那个白色的大棚子吗?在这棚子里,一年四季都可以种菜,但现在我们没有合格的农民,因为要在这里面种菜,必须要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与我们以前种地的知识完全不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经验最多的只有武珍婶,她照看的地方每天可以长出各种芽菜几十斤,听清楚了吗?是每天。冬天也一样,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
“还有那个大水塘下面的这片平原,师父说等下有人的时候,开垦出来,做成田,专门种水稻,就是你们吃的大米,你们知道这水稻亩产有多少斤吗?”
李沛灵说:“这个我听父亲说过,好的田每亩可以产500斤稻谷,足够一个人吃一年的了。”
王双宝笑了笑说:“才500斤啊,师父曾经给我说过,如果用什么杂交水稻的种子,按他的方法种,每亩可达一千斤左右。”
“什么?一千斤?”
“对,一千斤,而且不是你们说的那个‘斤’,外面的‘1斤’只相当于山庄里‘1斤’的一半,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你们的称量标准,我们山庄的亩产应该在两千斤以上。”
李沛灵说:“既然有这么好的种子,为什么不早点让大家种呢?”
小宝说:“如果我把这种子给了你,你认为一个人可以种多少亩田?”
李沛灵说:“辛苦一点的话,种个十亩田应该没问题吧?”
“可是你想过没有,就算你能种得下去,但十亩地,一万斤的收成,你要多少人去收割呢?”
“啊,如果这样的话,只要一个人的话,可能最多种个三亩田,这应该不会错了吧?”
小宝背着手,遥望着那片平原,像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