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吧!看样子小丁不懂茶道啊!要说起这茶文化可是我华夏渊源流长的一咱文化!”费老看着丁一好奇的样子就知道丁一不懂茶。
“让您老见笑了,我真不懂茶,我从小就生活在江南村,我们那里很穷,哪里有功夫学习这些品茶,茶到是喝过,都是我们自己采的山茶,老人用土办法炒出来的,喝茶都是用大缸子,倒上开水就喝,我从小到大是孤儿,我是被村长大叔的父亲,从水捡来的,我从小吃着江南村百家饭长大。所以除了种地让自己不饿死,也没有能力学这些!”
丁一从来到海沪市就很少提起自己的事情,但今天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把自己的身世和面前的老人说起,或许这就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信认,更多的是丁一觉得自己把心事都放在心里不好,最起码得有一个听着自己的倾述。
“不好意思啊!小丁,没有想到你的身世如此。”费老听到丁一说起自己是个孤儿,听着对方平淡讲述自己的身世,他能想到一个从小到大都自己生活的孩子有多苦,那个江南村他已经想起来,虽然电视里把那个村子拍的如何如何美,但是他看的和别人不一样,从江南村里人的生活习惯,他就能看出来那是一个很贫苦的山村,一个在这样山村长大的孤儿,这样的孩子还能保存着那份怜悯和纯朴真的很不容易。
“没什么啊!虽然我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但是我有很多位亲人,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虽然我失去很多,但是我得到的更多!而且这些年我过的很开心!不像我来到这个大都市,就算卖菜都能遇到麻烦,在我们那里,真的可以做到夜不避户的!”丁一微笑着说道。
“对了!费老,咱不说这个,是我把话起的不好,咱们说说这茶吧!我现在好像对您老说的茶道有一些兴趣了!”丁一把话题岔开。
“说起这个茶道啊,虽然我和你这个小子接触时间不长,不过我老头子活了这么大岁数以我的感觉,你特别适合学习茶道。既然你小子有这个想法我就和你说说,当然,光听我老头子说没意思,等一会老冯上来,让他把好茶拿出来,咱们边品茶边聊天!”
很快老冯也进来,拿着一套茶具还有一小盒茶:“我说费老,我这大红袍可不多了,您老这在来几回我这就被你喝光了,你那的好茶,改天也拿来点给我喝喝。”
“这次喝你的茶,下次喝我的。我那还真有好茶!等下次我拿来咱们品品,看看我那茶味如何?”费老笑着说道。
老冯开始做准备,费老也开口说道:“说起这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小丁是初学者,我就给你讲讲关于这茶道的发展史,并且还有茶文化的发展,至于其它的细节,小丁要是真喜欢的话,我那里有书,你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学习,最主要的就是去感觉,用心去感觉,泡茶到品茶的每一分一秒都去感觉。
我先给你讲讲这茶道的发展史吧!茶道起源于我华夏。华夏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华夏带回日倭之国,从此日倭之国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倭之国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南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华夏的茶道引进日倭之国,成为华夏茶道在日倭之国的最早传播者。日倭《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倭之国《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倭之国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倭之国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华夏。
说了这些只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