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曲有误> 第35章 秋风散,荷池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秋风散,荷池边(2 / 3)

但见周瑜像一个傻子一样呆立在后面望着自己的身影,不由得大羞,口中嘟囔了一句:“傻子”倒也在没有说什么,只是快速的转过身。道:“喂,听文大哥说,你在大军之中斩杀了赵慈?”

周瑜听见问话,这才从痴念中反应过来,他一下子还没反应出王淑婷所说的文大哥是谁,下意识的道:“只是运气好罢了。”

王淑婷远远地切了一声,道:“你这人可太没意思了,婆婆妈妈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非要谦虚一番,有什么意思?”

周瑜摇头苦笑,看来这丫头是把我给记恨上了,怎么我说一句,她顶一句,非要把我说的哑口无言才高兴。不过想想倒也可爱的紧,小小年纪便有这般口才和急智,不同寻常。

周瑜也收起了遐想,走到池塘边,一袭白袍,立在那里,道:“多事之秋,自有法度。既然你爹爹让我为一方之守,我自然要为一方百姓谋太平。莫说一个赵慈,就是来十个赵慈,我也定斩不误!”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豪气陡生,浑不似刚才被王淑婷辩驳的哑口无言的样子。王淑婷看着周瑜的瘦削的侧脸,但见他洁白的皮肤似乎闪耀着淡淡的光泽,却是从未见过的坚毅。不由得心下一颤,忙转过脸去。道:“我听你说你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不解其中深意,倒想让师兄给我解释解释。”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在没有以喂称呼周瑜,而是换成了师兄,也不知是不是从心里接纳了周瑜作为王睿的弟子。

周瑜大汗,其实这句话哪里是自己说的,这是宋代有位大哲人说的,自己觉得好,一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已。不过在这个时代,剽窃一回倒也无妨,小姑娘既然对这个感兴趣,那就给她讲讲,难不成我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高材生还能退缩了不成?

周瑜望着池中的荷花,眼神坚定,语气森然,道:“天地万物,自有运行之规律,自有发展之要义,故史书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即是言此,在下不才,虽力若螳臂,智比常人,却也有一颗顺天应人之心,为这天下,找出那么一条国富民安的太平路来。至于为生民立命,史书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某之心愿便是在这乱世中为那些嗷嗷待哺,流离失所的百姓谋得一线生机,仅此而已。”

王淑婷一双妙目定定的盯在周瑜身上,她道:“你这话倒和我平常所听到的有所不同,爹爹常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说‘天地君亲师’,皇帝才是最大的,怎么到了你这里却成了百姓为贵了呢?”

周瑜心中哀叹一声,哎,又一个祖国的美好花朵被万恶的封建思想给洗脑了。他摇摇头道:“小姐此言某不敢苟同,在在下看来,何为君?何为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民,何以有君?”

王淑婷口中低声念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句子,陷入沉思,似乎在想这两者的关系真正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她轻轻点了点头,道:“就算你说的有道理,那‘为往圣继绝学’又当何解?你这里的往圣是儒家学说吗?”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从民间一下子被抬到了官方哲学的高度,在两汉尤其发达,王淑婷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周瑜却是摇了摇头,他背着手,笑道:“非也,非也。我这里所言所继之绝学,非一家之言,亦非一人之论,而是整个诸子百家,百家杂学。世人论学,皆以儒学为尊,他学为逆,殊不知儒学只是这庞大学术体系中的一类罢了。要想真正实现天下太平,国家强盛,不仅需要儒学,也需要其他百家学说。而我要做的就是将这诸种杂匠类学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王淑婷睁大了眼睛,怪异的看着周瑜,良久不语,道:“你这话要是传到爹爹耳朵里,他会气得暴跳如雷的。”

周瑜似乎丝毫不怕王淑婷将自己的想法泄露出去。他笑道:“这话从我心中成型以来,小姐还是第一人听,出的我口,入得小姐之耳,我相信小姐是不会说出去的。”

王淑婷听他说自己是第一个听他说这番话的人,不由得两耳泛红,两腮发热,低嗔一句道:“你再这样说,我就把你今天说的话原原本本,一字不漏的说给爹爹听。”

周瑜笑了笑,并没有接言,这时候他看见周旭和王淑婷的丫鬟环儿走了过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两个时辰。

环儿踩着小碎步,滴溜溜的眼珠子在周瑜身上打量,然后乖巧的向周瑜行了一礼,才站在了王淑婷的身侧。

周旭一声灰色长袍,大不咧咧的走过来,道:“公子,六百里加急军情,武陵蛮反了。王使君请公子前去议事。”

武陵蛮反了?

不对呀,按照历史上的进程,他们应该十月份叛反才是,怎么现在早了几天?

不过这不重要。

既然他们反了,那就让他们成为自己前进的军功章吧。

他脸色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对王淑婷道:“今日多谢小姐款待,使君有请,现在告辞。”说毕也不多话,径自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