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贞观极品公子> 第六十章 鬼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 鬼啊!(2 / 3)

反应就是薛琰得罪了太宗皇帝,这让他不禁为好友担心起来。

可李承乾哪里知道,太宗皇帝之所以下这道圣旨,为的不过就是,让薛琰能够不被打扰,一心一意的瞎鼓捣下去。

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修改,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薛琰终于完成了全部工序的升级改造,到了见成果的时候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看过这一次的样品之后,薛琰终于满意了,所有的辛苦,也都有了回报。

“少爷~~~~~”

一个老家人满脸惊恐的将一大块用红布包了的物事,递到了薛琰的面前,看他的神色,似乎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薛琰见状,也不以为意,反而喜道:“哦!当真做出来了?”

薛琰说着,将那红布剥开,露出了里面物事的真容,仔细瞧了瞧,虽然还有很多瑕疵,但是考虑到当下的生产工艺,能够做到这个效果,已经非常难得了。

薛琰却没有注意到,当他将红布剥开的时候,那个老家人悄悄地向后退了几步,就好像红布里面包着的是什么怪物一样。

薛琰仔细端详了一番,道:“好!就按照我之前吩咐的,全力开工!”

老家人听了吩咐,应了一声,而后逃也似的跑了,让薛琰看着不禁一阵莫名其妙。

怕是见了鬼也没有这样的吧?

不过薛琰也知道,人们对于陌生的东西,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更何况是这等神奇的物事了。

越看越是满意,薛琰起身,将那物事挂在了墙上,又仔仔细细的端详了一番,点点头,他知道,质量方面充其量也就只有这样了。

薛琰正看着,突然身后一声尖叫声传来。

“鬼啊~~~~~~~~~~~~~~”

薛琰也被吓了一跳,转过身,却见紫玉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了,这会儿正跌坐在地上,一脸惊恐的指着墙上那件物事,讷讷不能言。

薛琰瞬间无语,上前将紫玉搀扶了起来:“你这丫头,怎地一面镜子也会怕成这样!”

镜子?

紫玉本来就是个小迷糊,这会儿更是被吓得脑袋不灵光了,指着薛琰说的镜子,好半晌才说出话来:“少爷说~~~~~~~说这是镜子!?”

薛琰点点头,转头朝墙上看去,那确实是一面镜子,只不过和当下流行的镜子有些不同罢了。

当下大户人家所用的都是铜镜,而薛琰这一面则是玻璃镜子。

说起铜镜,早在华夏还处在奴隶制社会初期阶段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先人在长期的青铜冶铸实践中,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能人工的控制铜、锡、铅配比。

古书《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即合金的六种配比,其中最后一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就是制作铜镜用的配比。

“鉴”即是镜,含锡较高,是因为铜镜磨出光亮的表面和银白色泽,还需要有铸造性能以保证花纹细致。

华夏先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

为了解开“透光镜”之谜,后世的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最终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华夏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解释:“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

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

关于铜镜,还有一个传说,华夏上古时期有一人名为嫫母,又名丑女,当时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作为自己第四妻室。

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黄帝战蚩尤,降神农,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刚刚开始。制衣冠,造舟车,梳妆打扮也成为每个人日常

(本章未完,请翻页)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时,先民们为了整理自己的蓬头垢面,经常面对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静的河边、水边,整理一番。所以,古籍书上记载,把这种“照镜”子,叫“鉴于水”。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