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明,薛琰早早的便起了,今日却是没有睡到窗外日迟迟,让在外间时候的秋纹,紫玉都大感意外。
薛琰起床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吩咐秋纹去黄木匠处,看看他要的东西做好没有。
秋纹应了一声,又叮嘱了紫玉照顾薛琰洗漱,便急匆匆的去了前宅,时候不长,秋纹便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手上托着昨日,薛琰所画的图上的那个怪东西。
闻讯的众女也纷纷到了,昨夜被薛琰所画的那个物事勾起了好奇心,一夜辗转反侧的都睡不着,这会儿听说东西已经做好了,一个个不用人去叫,纷纷凑到了跟前。
摆放着地上的那个东西,还是奇奇怪怪的,根本就瞧不出是做什么用的。
旁人不知道,薛琰这个始作俑者自然是一清二楚,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这东西放在后世,相信不少人一眼就能认得出来。
薛琰叫黄木匠打一个,其实就是一个密封性严实的简易蒸馏器,最好的蒸馏器材是玻璃,其次才是金属,但玻璃易碎,后世各大酒厂还是用金属制造蒸馏器,更何况,在这大唐,玻璃这种稀罕物可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也是琉璃,但琉璃做的整流器造价太高了。
原本最初冒出那个发财念头的时候,薛琰是准备做个金属的,但是又担心,铁匠的手艺不过关,一旦做差了,再想要改就改不了了。
倒不如先做个木制的试试,若是好用,在让铁匠依样打造就是了。
薛琰围着看了一会儿,又将这个蒸馏器拿起翻看,看到效果比原先自己想像的还要好,他想到单论手工技艺,大唐这个时代恐怕已至顶峰了。
众女围在一旁,还是看不出这东西的用途,弄得心痒难耐,一个劲儿的问薛琰,薛琰却故作神秘,只是笑而不答,让众女更是心里直挠痒痒。
“想要知道是做什么用的,随我来就是了!”
薛琰说完,让小厮抬着那个蒸馏器,带领众人直奔厨房,昨日,薛琰已经来过一次,还做出了酱牛肉,今日再来,府上的厨子都打起了精神,只盼着薛琰能够再展绝技,也好让他们在旁边学上一二。
只可惜,薛琰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了,因为今日薛琰要做的不是吃食,而是酒。
昨日薛琰吩咐的浑酒已经备在厨房,薛琰今日可不打算亲力亲为,吩咐下人将那浑酒都倒入铁锅里,再将打造的蒸具盖在上面。
“原来是个大锅盖!”紫玉见状,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薛琰闻言,顿时哭笑不得:“你这丫头,倘若只是个锅盖,本少爷又岂会费那么多的手脚,你只管看,待会儿~~~~~~~”
薛琰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心中期待着等会儿成品出来之后,众女的反应。
事实上,薛琰现在正在做的倒也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就是穿越者必备一一蒸馏酒!
当然,熟悉历史的薛琰很清楚,蒸馏酒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史书记载,公元6
(本章未完,请翻页)40年,唐太宗时,新疆地区便会制作蒸馏酒了。
故“唐破高昌始得其法”,说明唐代已出现了烧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雍陶亦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之名句。
李肇的《国史补》也记载有剑南之烧春”等等。
以上是从蒸馏酒的名称来看,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
此外,后世出土的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到20毫升的小酒杯,如果没有烧酒,肯定不会制作这么小的酒杯。
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就出现了蒸馏酒,而先出于西南或西北,之所以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估计人们不懂原理,蒸馏的器具不够密实,在蒸馏的过程中,许多酒气也随着水蒸汽散到空中,浪费大,效果也不好,另一个原因高度酒浪费粮食,而温饱问题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头等大事,直到明末随着技术完善,中国高度白酒才大量流行起来。
薛琰现在要做的不过是让真正的高度白酒提前出现罢了!
不一会儿,酒随着不断被加热,便翻滚起来,和水份化作蒸汽从蒸具的竹管里冒出,这截竹管不长,冷却效果也不好,薛琰还命人打来了井水,不断地往上面浇。
终于第一蒸结束,约莫有十斤的浑酒变成了三斤白酒,由于蒸馏的作用,原先酒水里的杂质排除了,现在酒和前世那种透明的白酒相差无几。
可薛琰尝了一口,依然很淡,他却没有注意到,围在他身旁的众女此刻已经被酒气熏的面色酡红,几个年纪小的已经是摇摇晃晃的了。
薛琰此刻全神贯注的投入到了蒸酒发财的大计之中,又开始了第二蒸,这次由于酒份量少了很多,速度也快了起来。
当这三斤浑酒变成了一斤多时,薛琰再次尝一口,这次终于有了一点儿他熟悉的酒味,酒精度大概有三十度了,已经相当于前世的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