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列臣先是一愣,然后马上想到杨兴国还在京城时传回来的命令。
一番犹豫后,对着杨兴国回答:“司令,你是要组建六个主力师,三十个地方守备团,一个警卫师,一个重炮师,一个新兵训练处。”
“对,只要根据地不扩大,暂时就这么多部队。再说了,以辽东现在的人口和地盘,能养活这么多部队已经是极限了。毕竟,现如今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冷兵器部队,平时一场实弹训练,那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杨兴国没有隐瞒,直接肯定道。
孙列臣则拿起面前几份统计表开始计算。
很快就对杨兴国肯定道:“可以,司令。我们辽东原有十六个守备团一万六千人,抽走八成的将士就可以把主力缺额全部补齐!”
“至于守备团近一万三千人的缺额,新兵训练处尽管只有五千多新兵。但营口还有两百多万移民,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招到八千新兵!”
“那就行了,部队满编以后,新兵训练处只保留一个架子。遇到战争时,根据实际情况召新兵训练。没有战争时,指导各地青壮每年进行一个月的简单军事训练。这件事以后在我辽东军控制的根据地要形成规矩。争取几年下来,根据地每个青壮都会一些基本军事尝试,遇到战争知道怎么保命,而不是等着敌人去屠杀!”
命令参谋把杨兴国的命令全部记录后,孙列臣继续问道:“马司令,部队的装备是不是按几天前你传回来的标准配置!”
杨兴国没直接回答,想想后对孙列臣反问道:“你的想法呢?”
“部队原来的火力太浪费了,五六十挺轻重机枪,一场战斗下来,随随便便就用掉十几万发子弹。朝廷装备最好的北洋军,一个镇一万多人也才装备一个重机枪营三十六挺重机枪。俄军一个师一万人也是三个重机枪连三十六挺重机枪。而我们,一个师的轻重机枪加起来整整一百五十多挺,完全没有必要!”
“还有火炮,就算我们手里的火炮多也不能太浪费,每个团都装备一二十门。”
“据我所知,朝廷最精锐的北洋军,一个才装备一个山炮团或者一个野炮营,火炮数量加起来也就十多门到五十多门的样子。”
“而我们一个师呢,一个野炮团加上三个山炮营,整整一百多门山野炮,就是对上日军一个精锐野战师团那也只多不少!”
“这还不算司令你经常说的迫击炮连。说到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司令你,部队装备这么多火炮后,下面人打起仗来,一上去就是用炮轰,炮轰完了就是步兵进攻,一点也不讲究什么战术战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不能自己生产炮弹前,炮弹打一发就少一发。将来的战场上,如果我们没了炮弹,我不知道已经喜欢炮轰的他们,还会不会指挥部队作战。”
杨兴国没想到自己加强部队火力配置后竟然引来了这么多问题。
参谋长刚才的分析,尽管有些观点自己并不认同。但有一点参谋长说得对。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依靠炮轰,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精锐的。
还有就是,部队装备这么多火炮,确实太浪费炮弹了。
以辽东军现在的炮弹储备,按照上次反围剿作战的消耗速度,顶天两次战斗,有限的炮弹就会被用得一干二净。
想到这些,杨兴国再也没有什么犹豫,果断决定道:“那就这么定了!各师野炮团由现在的五十四门野炮缩减为三十六门,分三个营,每营十二门。”
“团山炮营由现在的十八门山炮缩减为十二门,分三个连,每个连两个山炮排装备四门山炮,一个弹药排。”
“营迫击炮连等兵工厂把迫击炮造出来后缩编为迫击炮排,装备三门迫击炮。”
“轻重机枪也减少配置,营配重机枪排,装备三挺重机枪。连配轻机枪班,装备三挺轻机枪。排以下全部装备步枪,排长装备毛瑟手枪。”
亲自把杨兴国的决定记下来,并且在本子上算了算。足足过了一分钟,孙列臣才抬头回答:“和北洋新军一个镇相比,我们装备的重机枪虽然少了九挺,但我们装备了北洋新军没有的轻机枪,全师加起来有七十多挺,在火力上完全不输北洋新军一个镇。“
“至于炮兵,那就不用说了。北洋新军一个镇绝对比不上我们一个师!”
“那就这么定了!”杨兴国一脸坚定说道。
完了后,继续对孙列臣命令道:“火力配置变了,各连,营,团的兵力配置肯定也会变。具体怎么变,参谋部来定。”
孙列臣想想后回答:“没问题,两天以后给你结果!”
这时,孙列臣继续问道:那守备部队呢?各县的守备团虽然很少参加战斗,但一些剿匪的战斗他们还是躲不过去!“
”炮守备团就不要了,风以后迫击炮出来,一个守备团装备一个迫击炮排三门迫击炮!”
“重机枪要装备一些,不然遇到一般的剿匪战斗,守备团连压制火力都没有。”
“全军的轻机枪数量不多,但也要配备。不然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