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王二人的投降,让北方的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原本还在思索是否出兵回援京城的吴三桂,立马改变了主意,以后金进犯为由,回复了崇祯。∈↗,..
崇祯等一干大臣,在看过回信之后,不但没有治罪于吴三桂,还夸其深明大义,这个时候走不得,一走就会让后金趁虚而入。
其实东林党的那帮子伪君子们,已经猜到吴三桂不会回京,眼下各路总兵皆投降缴械,他吴三桂难道会一根筋的答错走到底,这种事情是绝不会发生的,甚至可以说吴三桂就是在等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
只要能李自成能顺利入京,这个机会就会到来,东林党人又何尝不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们也在等待李自成入京,好继续保持自己的高官后路,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李自成最后会把他们杀了。
顺风顺水的李自成大军终于要入京了,作为另一股强大势力存在的张献忠却是突然攻破成都,进驻巴蜀,自封为大西王,建立历史是上的大希望王朝,这到是可历史的上时间有些出入,不过相差并不大。
穿越众眼看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时间上的事件的变化,也更为关注起大明来,因为李自成已经宣布进京。
这个消息一出,崇祯并没有感觉到害怕,而是轻捏的笑闯贼异想与天开。
不管是李自成异想天开还是怎么样,但他入京已经再无阻力,加上吴三桂的观望,将会直接导致大明的提前灭亡。
虽说此时投降的趋势一片倒,但是南方此时还是相对平稳的,并没有出现什么过大的波动。历史上后来几个几个被拥护为皇帝的朱家王爷还没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朝堂之上仍然是争吵不休,此时东林党人可以说已经完全将筹码压在了新朝上,期待着李自成的进京给他们加官进爵。
不过李自成在收编了姜王二人的部队后,并没有立马进京,而是对部队进行了一番整肃和补员,使得人数超过了五十万。
号称五十万大军杀入京城。并派人给崇祯写去了一封信,让他遵从天意,退位让贤,以免百姓受苦。
崇祯自然是不会退位,而是骂闯贼无耻,以及那些投靠李自成的家伙贪生拍死,一面又在次征召敢战之士。
说是征召,但没有钱的崇祯根本召集不了人,即使有热血青年愿意加入。但最终也会因为没有武器而最终不得不得放弃。
想要从那些东林党大臣们手里募捐,简直想都别想,崇祯即使自己一天吃两餐也不够再次招募新军。
眼下各镇的部队是根本不可能用了,这些人在战场上不来个倒戈相向就非常不错了,更何况是这个时候。
为了让将士们努力抵抗李自成,崇祯也算是下了血本,各种口头的封赏已经毫吝啬,这种口头不用实物的东西。只要能让他们卖命抵抗就非常不错了。
不过即使这样,但还是没有多大成效。那些统兵的将领似乎已经看准了大明的气数已尽,自己在这么跟着耗下去便是死路一条,就在姜王二人投降不久,接着又有几镇统兵和县衙知府带着人投靠李自成。
局势越发对崇祯不利,也让身处南方的沈犹龙感觉到了不对,两广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一旦北方发生了不好的变化,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南方一定会陷入到一场短暂的混乱,自己看来是要做好提前准备。
新军招募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尾声,目前正在体能训练。而另外一项工作也在进行中,就是税务改革的制度,目前算是得到了大部分的商人支持。
一周前,张天文通过领事馆给沈犹龙准备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是提醒他要做好准备,李自成很可能进京,到时大明的天下将会陷入到一场更加混乱的局面,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自成会与吴三桂开战。
这些秘密可以说都是澳洲人通过自己的情报网获得和分析的,沈犹龙对于澳洲人在大明有一张如此强大的情报网感到害怕,如果他们真的对大明有所企图的话,恐怕大明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虽然这些提醒有些骇人听闻,但是根据眼下的局势,的确有这种可能性,而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可能性。
北方已经基本无兵可调,南方的总兵们也没有渡江北上救援的意思,自己虽然身为两广总督,督军两广军务,但是实际上手里的兵力不多,就是想到去救援也没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沈犹龙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新军上,只有这只部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自己能够调动的。
从澳洲运来的武器弹药已经存放进了军火库,澳洲人对于两广的新军可以说非常重视,这支部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关乎到未来大明的国防军。
南方各地像沈犹龙一样准备着的还不在少数,福建的郑家,据说已经准备一旦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立马就扶持唐王上位,这位善于投机取巧的老郑的到是想的挺快的。
不过不管他的想法如何,澳洲已经为他制定了去处,他只能去南越发展,和郑彩一样,南明的未来必须交由沈犹龙来管理,这位具有改革精神的总督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