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时值冬季的最后一月,四周寒风呼啸,恻恻寒风化为一道道寒气钻进一些棉袄间的缝隙、货直接侵袭棉袄那厚厚的防御,让人始终凉意寒寒,不自觉的紧了紧袄子。
冬季清晨,作为冬季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即使太阳也有为其让路,天亮的时间也顺时往后延上了近一个时辰。
寒冷没有让楊崝畏惧,温暖的被窝也没让楊崝升起一丝一毫的眷念。
借着那冬日里冷得有些白皙的月光,楊崝利索的穿好了母亲给他缝制的那件爱心牌兽皮大棉袄,去厨房洗漱去了。
杨家寨子里的冬天是没有雪的,不过寒气的侵袭却并没有止步。
杨家寨地处于大雾岭边沿,常年大雾弥漫,已经决定了这里在一片潮湿的地势环境之中。
加之大雾岭那常年弥漫着的雾气,在冬天看得人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寒,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寨子里除了一部分内功特别深厚的老人外,就连那些已经打通最开始八处穴窍,勉强达到‘百病不侵’的老人们都不能幸免得了风湿病。
只要上了年纪,寨里的老人们,都受到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风湿病痛折磨,更别提那些譬如杨母这些不懂内功的妇道人家了。
穿着件有些脏兮兮的兽皮大棉袄,顶着时不时吹过的寒风,回头看了眼屋顶上方不远处泛着寒意的雾气,楊崝嘴中喃喃道:“得想法子让寨里人的风湿病痛减轻一些才行。”
上次久叔对于自己的考效至今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在前几日楊崝按照计划并且提前几天的完成了第二处穴窍‘委中’的打通,这几日过去后,如今也算基本巩固了这番成功,楊崝心里很是满意。
久叔在上次离开时,递给他的《经窍魁典》也只才解读了近一成而已,如此成果却也让九叔有些惊叹。
三个月前回到家中,打开怀里久叔递给他有些厚得出奇的典籍,便有些好奇的翻开看了看,一看才发现这本书的‘神奇’。
从开始的由易至难,楊崝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了这本书开头的十几页而已。
就发现书中混合了医学中的药物、药理,人体的经脉、穴窍,地理、风水等诸多夹在在一起的内容,看起来困难的同时发现这些看似杂乱的东西居然是连在一起的,中间缺少了一样知识的储备量便难以继续解读下去。
从此页后,书中的内容楊崝便已是看不懂了,知识的匮乏而让他不得不陷入了解读中断的窘境之中。
就是这十几页的东西,却也让楊崝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从书中的内容他发现,原来修炼还可以借助外力得到提高,就像他发现的黄麦谷,以及其中一本书中隐晦提到过的藿香树树叶配以回血草有着同样补血益气的效果一样。
对于陷入如此窘境的楊崝来说,心中焦急自然是难免的,毕竟能够打破自身资质的局限性,而得到更快的提高,是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很明显这本《经窍魁典》能够帮助他摆脱现今的困境。于是在那天中午他来到了久叔家。
寨子最里面石壁的下方,历代寨主都居住的双层阁楼里。
身后木纹雕花香木屏风香气渺渺,四方书架上古册书籍环绕大家名作相印其间,一些一眼看上去就知价值不菲的玉器、瓷器相互点缀,又有着一种富贵堂皇。
这里是历代寨主存放古迹、名品、书册的地方,如今却是杨地久的书房。
此时此刻,杨地久正端坐于梨花木台案后的木椅之上,笑着问道:“崝儿,那本《经窍魁典》看得如何了。”
楊崝苦笑一声道:“久叔,那本《经窍魁典》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我也不过才解读了那本《经窍魁典》的头十几页而已。”
杨地久自然对于《经窍魁典》也有所解读,他学识也算博学,不过却因为《经窍魁典》其中涉及的内容广博,他也只解读了一成多便放弃了。
楊崝本人也算聪慧,他献出的秘密也却也十分巨大了,自觉有些亏待他的杨地久,便把那本厚的有些出奇的《经窍魁典》借予了他,当时等楊崝走后心里还有些后悔,不过过了片刻杨地久也把他忘了。
要说道这本《经窍魁典》那也是大有来历的。
杨家祖上迁移到此之前数代都在朝为臣,且皆是一方封疆大吏,可见当时地位之显赫。
当时江湖上一位绝世高手圆寂后,他的遗物也成为了他门下弟子们相互争夺的宝物,其中武学更是被早早的争夺了去。
其中有两本杂书据说是这位博学多才的绝世高手花了毕生所学撰写的,不过对于武学过于执着的门下弟子更多的热衷于他的武学的争夺,这两本类似杂学的书籍便被弃之于不顾了。
并在一位弟子为了攀附权贵,献给了当时在那片区域任职封疆大吏的先祖。先祖也是位博学之人,当时就对这两本书推崇备至,其中的《经窍魁典》先祖能勉强看懂近两成,想继续解读下去,却因为长期公务在身没有多少时间。
而另一本《万妙策》虽然只有数十页,却更加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