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基尔日光(一)
北海,德国与丹麦交界的北弗里西亚群岛以西50海里,一支阵容紧密的舰队正迎着东方微熙的海天线小心航进。
其中一艘个头不亚于无畏型战列舰的平顶船“皇家方舟”号上,肃立着舰队指挥官、英国海军航空兵创始人霍雷斯胡德少将。
正值壮年的胡德将军相貌堂堂,周身溢满典型的英伦绅士气质,一身海军少将制服更衬出他的威挺大方——不过这与他的事业并无直接关系。
英国海军对飞机的兴趣,始于亚俄战争。
在东亚联合舰队歼灭俄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南海大海战中,随东亚军出航的英**事观察员亲眼目睹了中国水机母舰的作业,直观而深刻地认识到了飞机在海战中的作用——最原始的作用,也就是侦察。
在此之前,海军舰队实施侦察的手段,从纳尔逊时代以来从未有过根本改变——那就是舰员的肉眼加望远镜。
肉眼的目视距离是有限的,即便在能见度最佳时,在最高的桅顶用性能最好的双筒望远镜观察,视距也不超过四十海里——事实上,在变幻莫测的大洋上,这样的情况也极少发生。
以此为前提,要扩大舰队的侦察范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派出一批侦察巡洋舰到巡逻线上进行侦察,侦察巡洋舰彼此间保持目视距离,通过接力传递信号的方式向司令官的旗舰提供信息。
虽然到了近世,无线电的发明减少了对视觉通信的依赖,但仍然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一艘单独的舰只不可能发现目视距离以外地任何目标。
而在南海大海中,东亚军依靠母舰搭载的水上飞机,在敌我视距之外抢先发现俄舰队,得以提前调整阵势。 确保一接战就能占据有利阵位。
双方舰队还没见着面,一方就赢得了先机,不是靠侦察巡洋舰,而是得益于速度和侦察范围远胜于水面舰只的飞机。
有鉴于此,亚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05年),当时的海军大臣麦肯纳授命霍雷斯胡德中校筹建第一支海军航空部队。
胡德找到正满世界推销他们飞机的莱特兄弟,订购了第一批6架飞机,并派出三名海军军官到莱特兄弟公司学习飞行。
次年。 有英国政府背景的肖特兄弟公司成立,以e国提供的几架战场上缴获地中国飞机为蓝本,开始试制比进口的莱特飞机性能更优良的肖特系列飞机。
1907年,皇家海军拥有了第一艘载机母舰“皇家方舟”号(ark-royal),它由一艘海军旧煤船改建而成,宽敞的停机甲板前后装有两台杆式旋转吊车,航速10节,最多可搭载10架肖特s1型水上飞机。 母舰的首任舰长便是刚刚提衔为上校的胡德。
胡德并未就此满足,作为投石问路的试制品,“皇家方舟”号因速度慢、航程短、适航性差,无法跟随舰队出海作战,只能作为训练舰使用。 胡德急切盼望能建造一种速度不亚于最新型侦察巡洋舰的快速载机母舰。
1908年,同样出于试验性质,旧式防护巡洋舰“竞技神”号拆除了后甲板地部分火炮和设施,安装了吊杆与舰艉回收甲板。 最多可搭载3架水机,皇家海军总算拥有了第一艘能伴随大舰队出海作战的飞机母舰。
改装毕竟只是权宜之计,随着中国海军新型“海鹰”级水机母舰的公开亮相,英国人感到了压力,专门设计建造一型载机母舰的计划提上日程。
1909年,在海军大臣麦肯纳推进下,国会一次性通过了建造3艘新型水机母舰和采购60架水上飞机的拨款案。
首舰“人马座”号(centaur)于次年完工,续舰“堡垒”号(bulwark)和“海神之子”号(albion)到1911年相继服役。 三舰与“竞技神”号一同组成第一水机母舰中队,由胡德准将任司令官。
“人马座”级标准排水量不过6000吨,比“皇家方舟”号要小上一圈,但由于是专门设计,又配有最新型动力装置,航速是“方舟”地两倍多(24节),搭载肖特s2型水机6架,其续航力和适航性足以伴随大舰队出海作战。
在此期间。 时任内政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以不务正业的姿态在海军内部刊物上发表了《海军军事飞行》一文。 提出要建造一种有宽敞平坦的飞行甲板、大容量地多层机库、动作可靠的液压升降机以及小型化舰岛的新型“飞机母舰”,并期望开发几种航程远、载重大的舰上飞机。 “这些新型海军飞机应当摒弃沉重的浮筒,它们将直接在宽大的飞行甲板上起降,通过升降机出入不受风浪侵扰的庞大机库。 ”
这篇豆腐块般的小文与那个时代被埋没地种种奇思妙想一样,并未掀起足以漫没世界的大潮。
1911年,转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在著名海军元老约翰费希尔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实行他的奇想,以“大型多用途航空巡洋舰”的名义向国会提请拨款,计划首批建造3艘,并为其订购300架新型舰载机。
1912年,“百眼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