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都是东虏的小王,换从前能抓到一个都是能名扬天下,官升几级的,现在一下抓了这么多,真是…真是…”
想到朝廷知道抓了一百多个东虏小王后会有什么反应,张定辽的心便滚烫一片,激动的有些难以自已,声音都明显变调了。也难怪他会如此激动,有了这一百多个东虏小王,休说他降了东虏一次,就是再降一百次怕朝廷也不会再追究他了,说不定还能看在这次献门的功劳重新起复他也不定。不过眼下还是抱紧锦州军施大勇这条大腿,千万不能惹得这人不高兴,否则再大的功劳也跟他无缘了。
他也不盼能分到多少功劳,就盼着上奏朝廷的捷报上能添上自己的名字就行,添上名字就行……
“都是大帅虎威,将士奋勇,才有如此大捷!”
林俊义还是一年前的昌平热血青年,对大勇的崇拜从来没有减少半分,哪怕跟着大勇做了他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也从来没有后悔,没有抱怨过。他只一心认定这个家乡的英雄一定会带着他们横扫那些鞑虏,带领他们回到家乡。
“对,对,都是大帅虎威,大帅虎威!”张定辽反应也快,急忙附和起来,又一脸兴奋道:“要是把这一百多个小王送到京师去,让皇上在太庙亲自献祭,大帅别说是封侯了,封个国公都是绰绰有余的。”
闻言,林俊义不禁心头一动,看向大勇的眼神明显有些狂热。
大勇的反应却很是平静,残缺的脸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此刻是喜是怒,他扫了眼张定辽:“谁说我要送活人回去的?都杀了吧,脑袋留下,尸体烧了。”
张定辽一愣,下意识的脱口劝道:“大帅,若是能献俘于太庙可比送首级回去强多了…”
“不必了,按我说得办。”
大勇冷漠的拒绝了张定辽好意,事实上送活人肯定要比送死人强,但大勇不想拍天子这个马屁,因为他不想这些该死的鞑子会因为某些儒家理念而存活下来。
………
不知什么时候,威加四海变成了德服四夷,真他娘的操蛋。杀不绝那些该死的蛮夷,难道就不能制造千里无人区,没事出去清理清理,再差也能给汉人留下足够的缓冲,怎就偏偏想到德服四夷,最后被人家给屠了一遍又一遍呢,打了一遍又一遍脸呢。
老祖宗的历史告诉我们,对胡人,只能打光,绝不能搞和靖,搞安抚,搞柔夷,谁跳出来就灭他的族,怎就没有人愿意去做,反而指责这是有违人性,有违道德的种。族大屠。杀呢。
死去的胡人才是好胡人,中国只能有一个民族,那就是汉族,试图容纳非汉族的民族都是自寻死路,都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桩桩祸患的蠢事。
可叹,知道后果,愿意去沾血的人被骂作屠夫,骂作大汉族主义者,而那些自欺欺人的混蛋却占据着朝堂,制定着自以为是的政策。
此流毒祸害千年,因为那些你对他好的民族从来不知道感恩。
只有杀光不听话的民族,占领他们的土地,让大汉的光芒永远照射这片土地方是王道,方是民族长存之道。
(好吧,读者别去投诉我。)
…………
见大勇心意已决,张定辽也不敢再多嘴,死人也好、活人也好,都是大功,只不过两者间差些声势,说白了,将活人送到京师由皇帝亲自主持献祭那是大拍马屁的事,天子高兴了,封赏自然小不了了。他施大勇若是能得封国公,下面的将领至少也能捞到一两个侯爷、伯爷干干。至于他嘛,公侯伯是不想了,但能保住原先在大明的官就心满意足了。
既然施大勇不愿意拍这个马屁,张定辽自然不会罗唆,便请示大勇:“送过来的鞑子有不少小鞑子,这些也要杀吗?”
“本帅说得不够清楚吗?”大勇有些不耐烦了,也是张定辽这等新降之人不知道他的性格,换老锦州出身的一个眼神便知道如何做了。
“末将遵令!”
张定辽察觉大勇的不快了,再也不敢问东问西,小鞑子虽小,那也是鞑子,送到京师也都是以小王论的,谁管他是大是小呢。你施大勇不愿意出风头是你的事,关我何干。
…………
明军准备动手后,一帮爱新觉罗宗室们再是不敢沉默了,更没有几个能直面明军的屠刀,他们纷纷哭喊着饶命,叫得最凶的就是宗正达尔察,给他那战死的爹穆尔哈齐丢足了脸。
“王师饶命、王师饶命啊!我等愿以赎金自赎,求王师饶我等一命。”
这会叫什么王师,早些年都干什么去了,那些被你们杀死的汉人求饶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放过的?
还要自赎性命?荒唐,整个沈阳都是本帅的了,你们的妻子是我的,你们的财产也是我的,哪里还有属于你们的东西。
吓得脸都绿了的蒙古笔贴式拿着名册挨个点名,每点出十个就行刑。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努尔哈赤系的子孙,还幻想莽古尔泰会救他们的巴布海、赖幕布、费扬果在人头落地后还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死了。
赖幕布和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