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简直要被这两人气死:“滚,你还国宝,真给你一个兵马俑你敢卖吗?”
地摊小哥见于浩是个行家,嘿嘿笑了笑说:“开玩笑,开玩笑,这不是那位兄弟说的吗,我就顺着他的话往下溜!”
于浩刚才扫过这个档口,基本上全是假货,也懒得理会档主,起身看大军还捧着那陶俑呢,对着他屁股踢了一脚,示意让他跟上。
“等会儿你别乱说话,不懂就抱着骨头,省得它乱跑碰倒东西。”于浩叮嘱大军,生怕这厮乱说话惹出是非。
一连走了三个档口,都没有什么好东西,正在于浩稍稍有些失望的时候,旁边一个摊位上有个东西引起了于浩的注意。
这个摊位上大多摆的是些文玩小件,有些古籍,还有些解放初期的小人书,要说收藏价值还是有的,但也有不少做旧的东西,就比如说眼前这几本古籍,虽然看着纸质脆,颜色深黄,但明显是人工做旧的痕迹,不过于浩没有看上那些东西,而是看中了傍边一个小水丞。
水丞在古代是管理水利的官职,用在文房之中当然也是管水之用,是文房四宝旁边贮水的物件。在磨墨阶段之前有个研磨阶段,磨墨除要具备砚、墨外,还需要水来磨出墨汁,水丞也就此应运而生。
水丞或水盂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流行,两晋至南朝数量逐渐增多。两晋时期的水丞多作蟾蜍形,原因有二:一是蟾蜍为两栖动物,可在水中生存;二是蟾蜍为“五毒”之一,可以辟邪。随着瓷器的出现,瓷制水丞除具有耐久性、实用性外,更具有观赏性。到了明清之际,除了瓷水丞外,尚有用玉、铜、竹、石、玛瑙制成的水丞。水丞一般不大,多为敞口,口内放置一只精致的小勺,用之取水于砚台之上,可根据用量取舍。
但后期,由于水丞倒水不方便,很难控制出水量,于是就有能工巧匠在水丞之上加了一个小嘴,这种就叫砚滴了,你一看这名字,就能知道是干什么以及出水量了。
现在于浩盯上的,不是经常看到的材质,既不是瓷器,也不是玉器玛瑙类的,而是陶器,严格来说是紫砂做的水丞。这个紫砂水丞外形巧妙,做成田螺状,旁边一左一右还带着两个小螺仔,构思巧妙做工精致,栩栩如生,充分利用田螺内部空腔储水,是一件难得的佳品。
于浩没有出声,蹲在摊位前,拿起这个看看,又拿起另外的一样端详一下,看了几样东西之后,于浩才把水丞拿出来,看了几眼之后,于浩的心跳就已经加速了。
“老板,这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楚啊。”此时天没完全亮,走路做事基本不受影响,可要看文玩就不行,这东西要看仔细,一点细节都不能错过。
摊主看看眼前学生样的两个人,根本没什么兴趣,按照他的经验,这类人就是出来瞎逛,能看懂什么,根本不会买,最起码起来逛古玩街早市的人都会准备一样东西,小手电。
摊主把自己手中的手电递给于浩,于浩拿在手上仔细看了一遍,心中狂喜,眼眉都跟着跳动起来,没错,还真是清中期的东西,这样的包浆自然莹润,绝不是后期造假做的出来的。
于浩拿着手电筒仔细观察水丞内部,螺纹深处两个刻款楷书“鸣远”隐隐若现,看到这,于浩强压心中惊喜,假装漫不经心的把东西放下,再拿其它的东西看。
水丞署名鸣远,又是清中期的紫砂件,没错,应该是了,这东西应该是陈鸣远的作品,那可是真正的宝贝啊。
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尤其是他的制壶技艺精湛,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极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后人喝茶赏壶的,要是能有一把陈鸣远的紫砂壶,愿意倾家荡产。
陈鸣远不但做壶,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像生的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核桃、白果等等,无不精妙,把果蔬的自然生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再配以契合果蔬肌理的泥色,给人以活生生鲜灵灵的审美感受,令人拍案叫绝。
眼前这个紫砂田螺水丞,肯定也是出自他手,要怎么才能拿到手呢?摆在这里卖,摊主肯定不知道底细,但不能让摊主警觉,知道是好东西肯定会要高价,自己手上就一千多的资金,要怎么办才好呢?
于浩一边盘算着,手里一边看着其它的物件,心中一亮,想到一个主意,对旁边的大军说:“大军,你说你闯了这么大的祸,要不买点这些东西送给老师,笔墨纸砚的,老师应该会喜欢,他喜欢了,说不定能放过你呢。”于浩一边说,一边冲着大军眨眼睛。
大军根本没看于浩,他哪有那心眼,整个就是一直肠子,忽然听于浩这么说,也没多想,一边逗着骨头一边说:“整这些没用,这次祸闯大了,回不去了。”他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明,毕竟在街上,他心里还在想于浩怎么犯傻了,在大街上说起这事。
没有从大军嘴里说出想要的话,不过也足够了,于浩假装不经意的从摊上选了四样东西,一支玉杆的毛笔,一个笔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