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雁门关外,一片沉寂。十来个汉子携带着兵刃从远处的山坡上悄悄地绕了下来,队伍中间的正是上官云峰。上官云峰带着一干族人经过三个多时辰的跋涉,自山区绕道而行,躲避了契丹士兵的搜查。现在,远远看去雁门关不过四五里之距。
他们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四下里漆静如初,只有远远的几声犬吠。确认周围安全后,上官云峰等人一路小跑冲下山坡。眼前就是直通雁门关的官道,路边是一排排空空荡荡的木棚子,那是两国私贩关外进行交易的临时场所,因为有利头可以抽,所以两边守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连日来风餐露宿奔波劳累,饥吃干肉,渴饮冷水,导致众人身体健康恶化,吃下的东西不容易被消化,个个都有些身体欠佳。见那雁门关就屹立在前面,众人精神大振,舍生忘死辗转近千里,终于到了雁门关前了,前面只有一里远就是大宋地界的界碑了。
“快!快!”人们互相催促,互相扶携拉带,十一个人憋着一口气朝雁门关方向狂奔。
“梆梆梆……”侧面木棚子后面急促地响起一连串的锣声,大家无暇顾忌,脚下飞跑,不敢停歇。
这时,迎面的官道上跑过来一队提着灯笼的宋国官兵。为首的官兵高喊:“站住,站住,干什么的?!”
见到宋国的官兵出现,人们心中大喜,回头在看,只见上百名契丹士兵从两侧的棚子后面冲出来,正紧紧地在后面追赶。
“界碑!冲过界碑!”人们大声呼喊,有的族人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百尺之外就是界碑,冲过去就回家了。
“站住!站住!”宋国官兵远远地列成一排,横起了长矛。
“我们是大宋人!我们是大宋子民……!”人们大声呼喊,小五一步跨过了界碑。
眼见后面契丹士兵追得紧,上官云峰缓了一缓,手中绷簧一按,短枪变长枪,曹大头和另外两个族人纷纷抽出腰刀,四个人逼住冲过来的几个契丹士兵,一边徐徐后退。
见宋国巡逻官兵出现,而且那些人已经跑到了界碑这里,契丹士兵一时不敢造次,一个契丹将官队伍里用大宋的汉话高喊:“我们不伤害你们,放下兵器,赶快过来!”
上官云峰见契丹士兵刀枪逼着紧,急中生智:“好!就依了你!你们不要动武!”
契丹将官在人群中大声回应:“你们放下兵器!”
“跑!”上官云峰猛地一声大吼,趁契丹士兵稍一松弛,几个人回身就跑,几步冲过了界碑。其他几个族人已经跑到界碑那边,见契丹士兵追得上官云峰几人太紧,遂一同举着兵刃冲过来护着上官云峰他们,一时之间,契丹士兵和上官云峰等人在界碑两边形成了对峙。
小五朝契丹士兵大声喊:“你们要冲过来吗?”一边挤眉弄眼的挑衅契丹人。
契丹将官几步走出人群,看着眼前这些灰头土脸的汉人们站在界碑另一边,一脸的愤怒:“你们赶快过来,我保证不伤害你们!通过宋国的官府我一样可以缉拿你们回来!”
上官云峰等人一言不发徐徐向后退去,“站住!”后面的宋国巡逻官兵大声喝止。人们转过身来,纷纷喜道:“我们是宋人!我们是大名府人士!”
为首的宋国将校警觉的望着人们:“你们是干什么的?”
“见过大人!在下上官云峰,大名府上官氏,原本去辽国经商贩卖,不想中途遭到契丹人打劫,故而逃回至此!”上官云峰一面说着,一面向青年兵曹拱手施了一礼。
“哦?如何证明身份?”
上官云峰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本子,上面写着‘大名府上官氏族谱’,他递给宋国将校:“这是在下家族的祖谱!”将校看了看族谱,又上下打量着众人,依旧迟疑未决。
上官云峰这才意识到族人们很多身上穿着契丹那边的皮袄,羊毛背心,忙道:“我等为了返回大宋在塞外流离奔波,只能弄些契丹人的衣服来穿上遮寒。”一边说着,一边从行囊中取出一锭银子和一块美玉吊坠走向将校。
到了面前,上官云峰轻声说道:“此玉乃西域特产,我等经商所得。”拿着银子和美玉吊坠的手反着遮挡,轻轻地朝将校胸前一送,那将校起初看到上官云峰取出东西时心里就想着这事,顿时会意,立刻暗自用手接住了,不动声色的揣进了怀里。
上官云峰尚只有十八九岁,竟然也懂得这世间不二的法门,其实在辽国漠北启程前,叔父上官陆生专门教过云峰这一计,大千世界,朗朗乾坤,最终能够把握住万人心意的只有这黄白之物。上官云峰见追兵就在界碑那边望着,一旦边关双方互相通气,那就非常麻烦,舍财消灾,尽快过关才是上策,所以立刻用起了叔父传授的这一秘计。
将校收了好处,立刻就发话了:“先随我进关,不得妄自走动,边关内还须进行核查!”
“多谢大人!”上官云峰遂一施礼,心想:这就进关了,叔父教的这招挺管用啊!以后遇到难题还要多用用。
将校将手一挥,身后的巡逻士兵收了长枪,于是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