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奇门遁甲演义> 第2章 :夕阳残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夕阳残血(1 / 2)

夕阳迎着凉爽的秋风向西缓缓而下,长江两岸的重山之中,乱云飞渡,云雾激扬,伴随着山间阵阵‘咚咚咚’的铜鼓声,一声清笛从群山幽谷中扬起。驾着那悠扬的笛声,一艘商船自巴蜀顺江而下。这里,就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陕州夷陵地界。两岸悬崖陡峭,崖下波涛暗涌,山崖之间猿声嘶嘶惊啼,苍鹰直上云霄俯视苍茫。

唐朝诗人胡皓曾有一首‘出峡’这样颂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夹着水腥味儿的江风阵阵扑面,商船的船首,一位头挽纶巾身穿锦缎长袍的中年男子正当风而立,衣袂迎风而鼓。男子抿着颌下的一缕清须不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前的江面渐渐宽广,江水的流势趋向平缓。船上一共四个艄公,其中已有两个在船头坐来下歇息,另外两位在船尾控制着船舵。在船头歇脚的一位年纪较大的艄公朝长衫男子大声说道:“客官,再向前二十里,就是夷陵地界了。”

经历了西陵峡的峰起水涌浪涛惊天,南津关的迂回反转惊心动魄,眼前似乎一切都变得平和下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人称此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果然名不虚传!”中年男子浓眉之下一双明目直视前方,气势磅礴的景象让他兀自感慨。

老艄公眯起了眼睛,手指着一侧林立的陡峻山崖大声说道:“客官,这里就是三国时期刘备与孙权交战的地方。刘备为了给结拜兄弟关羽报仇,率领十万大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最后在这里被东吴元帅陆逊一把火烧了七百里连营。”

“哦?火烧连营?!”中年男子抬头环顾着周围群山,四周山崖高峻,红叶层叠似火,在夕阳的余辉中,山顶上似乎笼罩着一层陆离斑驳的金黄色光环,岁月流逝不知掩盖了多少英雄遗恨,这里已经全然无一点战场的痕迹了。

老艄公坐在那儿仰望群山,神情突然露出一丝异色:“客官!要不是接到您这趟货,我差不多大半年没有来过这里了,据往来商旅传闻,最近几个月,这一带的水道极不太平,传说有两个白衣女子在水面上出没杀人。人称那二位女子在江面上行走如飞,如履平地,她们手上的飞剑百步之外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有几个客官已经死在她们剑下。夷陵县衙张贴布告,要求过往船只小心保护,通过这里的水道要加速快行!”

老艄公满腹疑惑的这么一说,中年男子不觉愣了一下,他哑然失笑转身道:“我久在外地,方回家乡,这等异事闻所未闻,这不会是民间的杜撰吧?!”

老艄公眼睛一圆急道:“客官!这夷陵县城通缉的告示都出来了!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中年男子听老艄公这般表态,淡淡一笑,转过头去自言自语道:“武功再高也不可能在水面上行走,何况在大江之上,水波翻腾何以立足?实在是离奇之极!”说罢顺手微捋清须朝宽阔的江面前方望去,并不以为然,独自尽情去欣赏那群山耸立,云鸟飞翔,水波通天的胜景去了。

商船浸着黄绿色的江水一路悠然顺行,山间悠扬的清笛声夹在清风里不断地荡漾在周围,山里回应的‘咚咚咚’铜鼓声越来越密,与清笛之声相和越来越近。那清笛声音忽然间长扬开来,似乎要跃上群山顶峰,曲调高扬清丽,悠婉动人。一船的人都被笛声吸引住了,长衫中年男子一双眼睛聚集了精神朝岸上的山崖搜索,想要找到笛声的来处。

老艄公在他身后微笑着说道:“客官,山里传来的鼓声是土人秋闲时候跳的铜鼓舞!那笛声必是夷族人的雅兴!”

男子微笑着轻轻颔首。

老艄公道:“我小时随邻居亦曾学过一阵笛子的,可惜后来忙于生计渐渐荒芜了。”

金秋时节,山崖之上,遍是红叶。夕阳之下,红叶似血,分外夺目。伴随着幽谷之中阵阵鼓点,商船转过了一道又一道山崖。

一个艄公忽的遥指前方左侧的山崖大喊:“看!那山上?是不是神仙?”

中年男子与众人惊讶的朝山崖上面望去,见远处一道山崖的半腰平缓处,宛如一尊玉雕似的一位年轻女子,一袭白裙端坐在那儿,横笛在口,双目凝神,眼前滚滚江水浊浪东去,那清彻悦耳的清笛声便是从那里传来的。背后的幽深的山谷中,阵阵铜鼓声越发的清晰,衬托着神秘的大山气息。

白裙女子秀发随风飘舞,衣袂迎风而鼓,清彻的笛声悠然的环绕在云端里,那女子整个人似乎都要被风儿吹着扶摇直上九天,把众人看得是如仙似幻,瞠目结舌,如同看到仙子下凡一般。

中年男子站在船头睁大了眼睛惊叹道:“此太虚幻境乎?!”

且见白裙女子玉手抚笛朱唇半含,清音悠悠随江波翻转,头发被江风吹得微微散开,仪态更觉清丽可人。众人看在眼里几欲沉浸,心里说不上的受用。

老艄公愣了愣,自言自语道:”不会是传说的杀人女子吧?!“

一个侧面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