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如何将这两个王子送回天竺,并且让他们能够掌控一定的实力呢?”
在从吐蕃回来的时候,王玄策遭遇到了袭击,他们觉得是吐蕃所为,如果他们回去的时候再借道吐蕃,只怕还会遭到袭击,而且就他们目前的情况,入吐蕃无异于是羊入虎口。
吐蕃的态度不明,岂可再借道吐蕃?
李世民沉思片刻,道:“既然吐蕃不行,那就走南诏吧,远是远了点,而且路途难走,但南诏与我大唐的关系不错,跟他们说一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如何让这两位王子回去之后掌权呢?”
“这个也不难,他们在天竺还是有一定威望的,怕就是怕他们被那些诸侯斜坡,然后相互混战,派我大唐将士护送他们回国,之后再帮他们进行一定的讨伐,诸侯自然不能帮他们都除去了,让他们有一定的实力就行了。”
“圣上所言甚是,只是派何人前往为妥?”
这个问题有点麻烦,李世民想了想,但却不能决定,道:“你先回去吧,朕决定后再通知你。”
“喏。”
皇宫渐渐安静了下来,李世民却陷入了沉思,如今朝中,有能力帮助天竺两位王子重返天竺,并且建立政权的人能有几个?
多是肯定不多的。
既要能打仗,还能够治理国家,而且必须对大唐忠心耿耿才行。
这样的人有李靖,李绩,长孙无忌等等。
像程咬金、尉迟恭这些猛将是不行的,让他们打仗行,但治理国家不行,他们没有那个本事。
只是这些能行的人中,李世民是最为忌惮李靖的,拍他去其实很合适,只是李靖年纪大了,前几天见他的时候,李世民发现他突然憔悴了许多,这让他觉得很对不起他,快十年了吧,他一直都在压制李靖,这些压制让他这个大唐军神的心情很压抑,所以也就自然衰老的快了许多。
去天竺路远,他怎好再让李靖长途跋涉?
至于长孙无忌,朝中大小事务离他不得,那么能用的人也就只有李绩了,不过除了李绩,还得再加上王玄策,两个王子,他们每人须得扶持一个才行。
对于王玄策,李世民这一年时间里也是有所了解的,是个很不错的将才,而且处理事情也不错,关键他还是李靖曾经推荐的人,让他去,李世民是放心的,而且没有任何的私心,只是想让他帮大唐做事而已。
至于李绩,他却有那么一点点算计在里面。
这个李绩是个很聪明的人,当年在隋末的时候,他就是瓦岗寨的军师,后来跟了大唐,也是屡建奇功,不过他这个人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性子比较野,毕竟当年是土匪出身嘛,而且还是个很聪明的读书人,跟程咬金、尉迟恭那些武将不一样。
读书人心思多,万一自己驾崩了,程咬金这些人可能会忠于新皇,但是这个李绩可就不一定了,想让他对新皇感恩戴德,需要做些手段才行。
本来,李世民是准备等自己病情再恶化一点的时候,就把李绩外放的,不过如今发生了这事,他倒也不用外放了,直接把李绩派到天竺去就行了。
等李治登基后,把他再招回来,那时他必定对李治感恩戴德,也就会用心辅佐李治了。
这样想好后,李世民便派人分别给李绩和王玄策下了诏令,与此同时,把太子李治给宣进了宫。
秋风萧瑟,皇宫更是显得毫无生气,李治进宫之后,李世民道:“父皇把李绩给派到了天竺,你对这事怎么看?”
听到这个,李治有点不解,道:“李大人是我大唐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父皇为何把他派去天竺?”
见此,李世民道:“为了你以后能够多一个可用之人,为我大唐以后能少一个麻烦之人。”
“父皇的意思是?”
“李绩很聪明,打仗治国是把好手,但你于他并无多少恩情,父皇担心等你登基,恐难服他,如今我把他派到天竺去,等你登基之后再宣他回京,授予高官,他必定死命效忠。不过你要清楚,如果他并无异心,你可把他召回,可如果他有了异心,就不能让他再回长安城得到重用了。”
李世民这么一说,李治也就明白过来了,他父皇这是在帮他铺路呢,只是不知为何,听到他父皇说出这话,他的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如果不是自己的父皇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很差了,他又怎么会做出这些事情来?
“你明白应该怎么做吧?”
“请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李世民点点头,这事不难理解,只要李治明白到时候怎么做,那他也就可以放心了。
与此同时,李绩在接到诏令之后,顿时就吃了一惊。
李世民竟然拍他去辅佐天竺王子夺取政权,这让他太意外了,大唐能胜任这事的人不少,李世民为何偏偏派他去?
不过李绩到底是个聪明人,想到李世民的身体越来越差,可是李治与自己却并无一点恩情,想着之后的情况,他很快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