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民民小说大学> 第120章 人生、社会哲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人生、社会哲学(2 / 2)

问:

——答:学习、研究、质疑、再学习、再研究、再质疑,如此循环往复,绵绵兮!到永远!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圣贤会害人?不是圣贤害人,而是圣贤学问的解释权话语权不在老百姓!动词的“学问”所代表的操作总是在操作名词的“学问”所代表的内容。好比动词的思想所代表的操作总是操作名词的思想所代表的内容。

思想在思想什么?在思想思想。思想有演绎与创新。

志:意志、志向、理想,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得道而成为真人(鬼谷子)。

据:占据、具有、拥有。

依:依据、依靠、标准、原则。

游:熟练使用、熟练掌握各种。才能全面。以致于在世界上所到之处都游刃有余。“油滑”得很。游:最低为畅游。

理解一、按传统文化,道最好是意会。

志于道——立志追循道(意思成心要做真人)。

实现的方法:

据于德——拥抱道的性质—德,即培养仁心而掌握知识。为行动做好“人之力”准备。

依于仁——务必归依仁心,即在行动前就要具有一颗仁慈的心,即仁为行动原则。因为你有知识,万物你认识,那么万物都暴露在你的面前,你是饥饿的眼神还是帮助的心情?如果你再有实践技术,那么你既能有益于人也能加害于人,要让仁心来作出正确的选择。

游于艺——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技能。

将道理解为事业,将艺理解为文艺。

理解二:立志开创某项事业;为此把握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归依仁慈的心灵;兴趣广泛而能畅游艺林!即建设豪迈的事业和高雅的生活。

有人将德和仁理解为有道德和有仁义。问题就来了,难道有道德了,还没有仁义?为什么要重复呢?孔子讲话就这水平?

绝大多数人都有仁心,可是有的人用在事前事中,而有的人用在事后,用在事前事中,做了好人好事。用在事后,常有后悔与愧疚。——问心有愧者还有仁心。——孔子强调用在事前事中,即依于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