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天道佑德
5—41正青智者问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步石答:呵呵,看来有人将“天生德于予”运用成“天生德给我,我就是大爷,你能拿我怎么样?”天生德给你,就是让你做大爷的?活学活用“打得过打,打不过就跑”。新型“转环退却术”,简直比苏秦还聪明。讲理,是讲得过就讲,讲不过就“天生德于我”。你能说这种理解和运用错了吗?不能!孔子不就是在逃跑时说的吗?论语记载“畏于匡”,害怕、自然逃跑,本能反应,无可厚非。而不逃跑才是傻子呢!但是,精彩就精彩在孔子说“天生德给他”,桓魁拿他如何呢?立即掩盖了自己的畏惧心态,使逃跑上升为战略退却,不是战略的退却,至少也算是战术的退却了。人们的这种理解与运用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级别的认知和运用是可以,值得的甚至是必须的,否则可能就太愚直了,太老实了。但它容易使人成为一个狡黠、慧黠的人,而不能成为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因而这样的认知和运用是有着不善基因的,对自己和社会可能是有利有害的。所以需要把握好它的度,使它考验德而伤害德。
天生了什么德给自己?有多少?德务必要能够向外做功而使人受慧,所以德与功要结合而功放在前面,因为人民需要的是你所作出的功即贡献,你有功德吗?你有功德心吗?没有就没有资格讲什么德不德的,你哪个德只是自己过好日子的资本罢了。合法为自己谋利益很正常,但不能被说成功德。
大家看到,孔子在这个时候说“天生德给他”,而在另一个时候说“天丧他”,如果我们直肠子地理解,那么天丧失了他的什么呢?恐怕是丧失他的德了?按逻辑,难道他的德原来就是颜回?更加糟糕的是,孔子的德是由颜回背着的?颜回一死,没了?所以,差之毫厘,谬误千里。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而采跨级认知。——这两句是感叹句,这总对了吧?是吧?
谈到感叹句,大家知道,不同的文化感叹句是不同的,这里面有奥妙!
它反映文化的习惯、思维与信仰!那么这两句感叹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中国主流正统文化信仰无神论。每当遇到不为个人人为所控制的事件发生而需要解答之时,都是归因于“天”这个自然因素。是“天”怎么怎么的。你综合而比较地看过全世界的感叹句习惯没有?很有意思的!简化推理过程:孔子的思维和逻辑,——天一定是要保护他的,天为什么要保护他?因为天将德寄托在他那里。而这基于中国人观察自然而孔见的自然法则:——天道佑德。
天要保护德,就要保护德的载体孔子。这就是孔子的思维和逻辑。“天道佑德”的自然法则认定、信仰才是中华文化的基根。西方人所认定、信仰的自然法则是“竞争法则”,是西方文化之根。天道佑德,完全合乎道德经的精神!道德经,中华文化的文明结晶、基则、文明纪元。两种文化在从根上就开始觉念相反了。有人说,竞争法则论是近代达尔文的事情,这应该理解为达尔文将西方文化的根理论化而文明结晶。你只知道寻找自己文化的根而不知道寻找别人文化的根,那么你的时空意识就有严重的缺失!那么你就不可能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文化之树健康、茁壮生长!提醒:现在几棵树已经长到一块堆来了。能不能越级认知而追求到上知是能力问题,愿不愿意是道德问题。
信仰:天道佑德,厚德载物,走向繁荣!社会伦理:加害能给人恩惠的有德之人悖天道灭天理。从你准备的第三章,从中我找到论语中的一个“奴”字。有人说了去做奴隶却被评为仁者,证明赞扬奴隶制。不好意思,他理解反了。石在这里用你的这一章来说明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的道德水准。民众对于奴隶制已经普遍觉醒,并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这就是孔子评论的语境。我们看到反对商纣王的****的三个人,一个溜了;一个自杀了,这两个人都是在头脑清醒正常下做出的决定,对吧?而第三个人装疯卖傻才去做了奴隶。即自愿做奴隶,人以为你的脑袋被驴踢成重伤了!因而得神经病了。
一个人要去做则必须装疯,人家才相信,于是舆论出来——商纣王把好好的人都逼疯了。所以这是一种反抗方式!那么,孔子为什么评论他们是仁者呢?——因为他们不同形式的反抗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为民心倒向周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好了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如此的觉醒的情况,昨天晚上石手机上网,看到[智友会]张维迎——99%中国人不把自己当人看。石大吃一惊,立即冒了一身冷汗。什么概念?石拿计算器算了一下,13亿中国人仅仅有一百三十万拿自己当人看,问题来了,那12亿9千8百70万中国人把自己看成什么了呢?不是人,那么会是什么呢?张维迎是何许人?答:是在智友会开讲的人。那么他这么不给中国人面子,拿中国人的名誉随意践踏开玩笑是如他的大名。
但问题来了,显然不是恭维、欢迎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