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君子不做器皿
5—28正青智者问子曰:“君子不器。”步石答:
(1)如果你是君子的话,那么你一定不会象器皿那样任人摆布和不可再发展。
(2)按逻辑,显然的是,孔子他认为自由与发展是君子的必备特征,那么君子要为自己的自由与发展而奋斗,必要时还包括抗争!与命运相抗争,孔子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孔子从来没有说自己是君子,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以君子为榜样,并力争做君子。
(3)只有有了“自由”、“抗争”等概念,那么他的“立志”、“见义勇为”理论才有了逻辑基础,即你承认他说过立志与见义勇为,那么你就必须承认自由与抗争也是他的精神内容,否则你自己必将自己陷入悖论之中。自由与抗争精神蕴涵在论语多处。
77373769网友:以大道为原则,以现代老百姓的愿望为指针,重新诠释传统经典,只有这样才能光大先圣,而人民接受,否则是在做梦是在葬送。步石回复:至理之言。基于程朱的诠释,赶紧要改,政府应该重视此事。组织、指导实施重新诠释的工作,而一切现代的文明精神元素在原始传统而不是中间态传统中被发现被找到,那么年轻一代就会自愿自动地向往之、传承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器而不用”,与这里的“君子不器”一点都不矛盾。你说中华传统文化优良优秀,那么请你拿出点质量、货色、品位来,如果说以前没有的选,现在东西南北中,一日全流通,不是说笃信吗?要解决信的问题。老子的器与孔子的器的概念,是相同的,但老子是要把处于愚昧之中的群众培养成型而具有一定生产生活技能的技工技农—“器”。然后让他们自立。即废除奴隶制。孔子所规划的人则不是一般的群众,而是有政治自由地位的人,是人中的积极谋求上升的人,那么至少是不能使自己变成了固化的器皿。
孔子的语境:人的分类——人、民、奴、蛮、夷。用一个词来帮助你意会夷——夷为平地。用现代语言,孔子的君子是人中素质全面的,或立志成为素质全面的,而本质的、关键的素质——“不器”。“夷”就象地平线那样“没有”。君子应该追求高级的人生目标——“不器”。即自主、自立、自由是个基本的东西,拥有了之后,就要追求更高的“发展”,产生发展的欲望是起码的。但孔子在另一章中又讲过“君子无所争”,即君子恰恰容易养尊处优而失去发展的欲望与动力。表现为精英萎靡不振。但一个民族和社会必须有一部分人要去追求“不器”。孔子在思想,一个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希望不指望人,难道指望夷吗?“不器”并不反对“成器”,到老不成器则更加的悲惨了,孔子不是用拐杖敲打他的童年时期的朋友了吗?一般人成器,养家糊口,实现孝涕、承担国家义务就可以了,但绝对不能人人都是如此,必须有一部分人有更高级的要求。
伟哉!君子不器!现在,我们有了机器、电脑,又如何呢?能比得过人吗?
君子不器!你笃信“君子器”吧?至少在我们这里找个事业单位,工作、对象、生活,一切都很好搞定,过看得见未来的生活,不是很好吗?LE网友回复:同意。步石回礼:谢谢。
孔子所言主要指思想、知识和道德方面要不断提高认识。
从整体观、体系论出发,论语通过孔子的嘴说过人的笃信问题,上智与下愚容易笃信。中间人群则容易徘徊,一号导师继承而发扬又将其分上、中、下以争取。说过人才的类型的问题,人才可粗分为器、人和圣人。在论语有举例,如孔子把恰恰是当时社会的成功人士子贡评论为重要的器皿。原因在于社会实践的成果再大,都属于“经验”这个“器皿”,思想、理论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