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问自己一声:“符合吗?”
步石:书呆子是停留在理而不能术的学无术者。
而仁义道德却是由德一步头跨到实,你看出什么不妥没有?我们应该看到,法家注重实干但不蛮干,他们追求科学理论和技术,主张依法使用科学技术。有人说,你这个是大道理,是虚的,你错了,不是大道理,它很是实在,它实在、简便、有效、每天都要用到,我们想,我们每天要说多少话,办多少事情?可是,我们说的有一些是却语,做的有一些是错事。
而这些却语、错事要避免起来可能是很容易,所以人们常有后悔之感情,如果我们能够树立符合意识,建立相应的检查机制和习惯,人终将变得精明,说话是讲究辞令的,办事是要有计划的,能不能问自己一声:“符合吗?”
我们说要有理性,要保持理性,符合意识是开启理性的钥匙。在生活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你不够聪明,智力不够用而输了的。
有人认为本书的作者就是苏秦。符合论与其说是他的经验不如说是他的教训,有人羡慕他的成功,腰别六国相印,多么威风,殊不知,他曾经历经磨难,哥嫂也看不起的,为什么失败?答:不符合!他是什么人?答:奔走国际的人。一个人生活在母国,一切都文而化之了,并没有符合不符合的感觉,因为一切都默会了,本质是默合!自然到自己不知道的程度。
可是走出母国,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现在是很容易发生的,是去旅游,来到外国,仍然默合,不是一文人墨客,也是一大爷贵客,“到此一游”也默合到外国去了,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符合!如果能问一问自己,自己划的这个符,与人家的地方合还是不合?可能就改变了吧?一点也不难。有的人旅游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不知所以,石旅游生怕别人知道,为什么?
因为旅游的本质是享受隐士生活。
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离开那熟人社会,进入生人社会,或以生人相处,如此反应,调整身心。所以,旅行者要以低调为原则、以阴为状态、以吸纳和调理为目的,“到此一游”破阴返阳,违背阴阳之道,说明自己的身心并没有通过旅游得到很好的调整,这种人旅游是兴奋和累,因为他并没有从阳的状态走出来。有人说,不是去旅游的,而是去讨饭碗的,是去谋发展的,是去投资兴业的,那对不起,不光是符合意识了,要把那“当”到“名当”的符合线路图带上,一样一样了解,才能迅速融合于当地社会。
简单地说一说“融合”,那个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什么担当起来的?政府官员带领前往,就是熟悉、接通这个“当”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有宗教的国度,更加要当心。和平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人们是以什么方式实现和平的?任何地方都有风俗习惯,有习惯就有不习惯,那么忌讳有哪些?习惯与忌讳要了解,它涉及和平,风俗习惯,忌讳,道德水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伦理、理论、说头、口头禅、信条、格言、成语等。人们的生活技能、生产素质等。语言、辞令等名称系统。中国人有一绝招:工地、食堂、宿舍三点成一线,中国人找中国人玩,但不利于融合。
有人说,符合不就是适合吗?不是的,水、水泥、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很适合而形成混凝土,但它是无知的,符合是有知的,是指人思想与理念适合客观实际。所以,符合与适合有本质的不同。[本经阴符]是指七篇文章,文字、文章都是标准的符。符,或者至轻,或者至微,或者有形或者无形。本身并没有什么,它的力量在于它所承载的人的思想、理念、愿望、情感和精神!符合,就是在内要主观吻合客观,在外要理论吻合实践,在内外要理念吻合实物。所以说,符合意识是理性的钥匙,它是中国特色文化传统关乎理性的名词。
有人一听说符,立即警觉是不是在搞迷信,你呀,成见太深了。很多的时候,学术的名词与世俗的同一名词,含义是可以完全不同的。符合意识与“三思而行”,名类不同,理论各表,事理相通。
以上四十术是断章取义而得的,所以可能不顾原作者的宗旨、精神而无限发挥智慧了。人们或者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或者为了迎合功利主义思想,而把功利主义强加给原作者,感觉原作者一天到晚这个术那个术的,算计人,这与事实不合。至少可以说,在原作者著作之时,已经只有理而没有术了。
步石:石所理解的鬼谷子。贫贱不移已属不易,富贵不淫难能可贵,而极贫极富、极贱极贵,从容面对度过,胜过涅磐重生,精神顽强,五气相和,激发灵光闪烁,得见神灵意见,又懂得勤奋知觉,还拥抱反应之理,他们回首反顾千古足迹,掉回头展望万未来世,思想前后穿梭连接通透,你那几度春秋来回如何,怎在他话下?不管如何,都不会难得倒他,万事万物以类知之,类别在握,经理天下,看他文字,好人坏人都有所得,口碑不高,各自暗爱,将形象表面文字,给众人实在利益,将思想暗藏文章,成为阴符,穿透千古,来到现在,引百数老师竟相解释,又有万计学生等待学习。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