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汉儿不为奴> 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云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六十九章 大寇云集(1 / 2)

从未见过“没良心”的吴军就如当日的清军一样,望着那些一枚枚落下的药包傻傻发呆,等到爆炸声响起后,吴军这才惊醒过来。

“不要慌,随我冲出去!”

大将吴之茂是关宁军出身,追随吴三桂二十多年,还从未尝过一败。在发现中了清军伏击后,他没有慌张,而是镇定指挥部下向前方奋勇冲出。

吴之茂之所以没有选择率部后撤,是因为他知此时后方都是追击而来的友军,倘若他往后退,那势必引起后面的兵马混乱,到时大军很可能因此崩溃。所以现在最好的做法是继续往前冲,哪怕前方密布清军伏兵,他也得往前冲。唯有如此,才能给后方的友军争取时间,以避免全军覆没的结果。

彼时清军除了发射大量的“没良心”,各式大小铜炮,鸟铳抬枪也全部打响,埋伏的清军打着各式旗号杀出。巨烈的爆炸声震得人耳什么都听不见,眼前所见尽是遮天的黑烟,空气中的药子味呛得人都要窒息。吴之茂拼死率部往前冲,令得伏击的清军也有些措手不及,但是在清军的各式火器打击下,吴之茂部也是伤亡惨重。一路上,遍布吴军尸体,很多尸体看着都是软绵绵的,都是活活叫那“没良心”给震死的。

吴军诸将之中,要说爱兵如子,恐怕也就是这个吴之茂了。相比其他将领,吴之茂对士兵颇是照顾,很少克扣粮饷,因此很得士兵拥戴。此时见了将军身先士卒,其部下竟也能忍受着到处纷飞的炮子和铳子,顶着一声声爆炸紧随其后。堵截的清军满州正蓝旗一度被吴之茂部逼退,一个参领当场阵亡。

鳌拜在千里镜中看到陷入包围的吴军竟然还在往前冲,而己方负责封堵的满州将士竟然都为之动摇,怒不可遏之下下令将退来的一个协领当场斩杀,然后又调新编正白旗的三个牛录增援正蓝旗,如此才将缺口重新堵上。

孙思克、赵良栋等人在爆炸响起后,也都是意识到了中了清军埋伏,赵良栋更是被不远处的一枚“没良心”波及到,从马上坠下。孙思克打马便要下令后撤,提督王屏藩却打马前来,喝令各部一律不得后撤,就地组织反击,并挑选精兵前去接应吴之茂。

王屏藩是吴三桂手下十大将领之一,是东路军仅次于夏国相的人物,他的命令孙思克、赵良栋等人自是不敢不遵,当下便组织兵力反击。因清军占了地利,又有火器之优,吴军的反击迟迟不能奏效,情急之下,王屏藩亲自组织一队敢死之士从右侧山坡攀登,欲从那里打开一个突破口。

差点也跟着进入包围圈的夏国相得知王屏藩没有退出来后,有些意外,但知道冲在最前面的吴之茂也没有退出来后,不由明白王屏藩为何不退。原因多半是因为王屏藩对于吴之茂胞弟吴之茗之死耿耿于怀,所以这一次说什么也不肯再抛弃吴之茂。

夏国相未考虑多少,他也知现在不能下令全军后撤,否则损失太大。他调集兵马死命阻挡包围圈西端的清军,以确保进入包围圈的吴军能够从这个口子退出来。双方交战自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直到傍晚时分,炮声方逐渐停止。这一战,尽管鳌拜精心部署,也装备了大量“没良心炮”,但终因冲入口袋的吴军众多,且有夏国相在外接应,未能达成全歼吴军的战略目的,使得包围圈中的吴军有一半退了出去。事后清点,击毙击伤的吴军有一万三千余,而清军的伤亡不到两千。

这个结果让鳌拜很是恼火却也无奈,因为他面对的不再是当年一听满州八旗到来就吓得闻风而逃的明军,更重要的是,他所指挥的也不是真正的满州八旗精锐。大量汉军和绿营抬旗固然补充了满州八旗的人丁损失,但后果却也严重降低了八旗的战斗力。最要命的是,如今的八旗大小将校有近一半都没有什么战场经验,以致指挥失当,导致未能在吴军混乱时趁势扩大战果。若换成从前的八旗官兵,休说还放走了一半吴军,只怕连包围圈外的夏国相都没法逃脱。

尽管恼火,但不管怎么说,这一仗都是一场胜仗,可想吴军在损失这么多兵马后,定然会收缩,仅战略层面上,鳌拜至少不要担心吴军会再次进逼开封,从而使自己被动应付,疲于奔命。

除了击毙击伤的吴军,清军也俘虏了两千多吴军,满州将领们认为这些吴军原先都是大清的兵,却随吴三桂造反,额头上个个有反骨,应当全部处决,以绝后患。鳌拜却制止杀俘,命令将这些俘虏打散补入各部,同时放一些俘虏回去,让他们带话给吴军中那些原清军将领,只要愿意洗心革面,大清这边对他们“从贼”的行径既往不咎。

吃了大亏的夏国相的确不敢再继续孤军失入,他收拢了溃兵,后退三十里安营。一面将战况通报给郭壮图,一面快马加鞭往郑州报讯。

虽然大胜,鳌拜也没有掉以轻心,部署下去后,连夜赶回开封,欲同河南巡抚贾汉复商议下一步动作。人还未进城,半路贾汉复派来的人就给他带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睢水以北永城县隶归德府治,此地北有砀山和芒山,南边和南直隶交界,睢水、浍水两条大河皆在县南,算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永城却是大寇云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