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命下来,神策府已是一片沸腾。¥f,
河南府就这么易手了。
有些事,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现如今神策府的范围,已从一个弘农郡变为了两个郡,辖制河南和弘农二郡,俱都归于河南府辖下。
固然孟津的繁华以及人口,其实并不比洛阳要差,虽然远远及不上洛阳的气派,所以神策府的实力,也不过是增长了一倍而已。
不过这里头有太多太多值得商榷之处。
就比如弘农郡的商业流转,主要是依托于孟津港。
只是孟津港毕竟只是小港,黄河湍急,所有的货物,只能顺水而下,输送至沿岸的州县,辐射并不广,而且经常因为货船太多,所以造成河道的堵塞,下游的河水时宽时浅,若是遇到了汛期,直接变成泽国。运河则不同,运河的河水十分平缓,南来北往不成问题,且因为专门用来运输之用,所以可以载重一些大船,再加上这里自余杭到江都、洛阳、涿郡,又连接了河道直接前往长安,恰恰那洛口,则是整条运河的中心点,在这里,有现成的洛口仓囤积货物,据说那儿的仓库,连绵十里,一眼看不到尽头。
也即是说,对于神策府来说,整个河南府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其一是孟津,其二则是紧邻的洛阳,孟津乃是经济生产中心,而洛阳乃是政治消费中心,这其三,便是曾被许多人遗忘的洛口,那儿乃是转运中心,一旦这三个点连成一片,那么神策府一整盘棋,便会立即复苏起来。
运河的作用,在这个时代就相当于所有人还靠着寻常的马路来作为交通工具的时候,河南府已经率先铺设了铁轨和火车。
就如当年隋炀帝一面修河的时候。一面征高句丽。
小小一个高丽,对于当时的大隋朝来说不值一提。
当时的大隋,连续征发,每次都是数十上百万人马出动,结果耗空了国力,竟是无法动摇高句丽的根本。以至于民怨沸腾,这也是隋朝灭亡的主因。
可是到了大唐,用不了多久,竟是轻轻松松将高句丽平定,自此之后。高句丽彻底消亡。
这并非是说,全盛时期的隋朝,竟是不如在经历无数战乱,最后百废待举的大唐,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运河上,隋朝征高句丽时,运河尚未彻底完工,想要征发千里之外的高句丽,就必须依靠民力。将无数的物资,送到千里之外,一场战争,出动的官兵是十万。可是征募的民壮,可能就多达数十万,朝廷的赋税,绝大多数都靡费在了没有意义的陆路运输上。数十万人吃喝拉撒,从洛阳到涿郡,而且绝大多数还是携带着重物。来回往返就是数千里,风吹日晒,却又使田地荒芜,不得已之下,朝廷只能加赋,一边大量的青壮浪费在运输上,却还要供养着他们的吃喝,另一方面,大量的田地却荒芜起来,即便只是征发小小的高句丽,对于生产力的破坏,还是军心民心的打击可想而知。
可是到了唐初,虽然国力远远及不上大隋的全盛时期,却因为运河已经修好,大唐天子一道诏命,无数的物资便可自洛口和长安等地,顺水直上,十万大军,可轻装出发,抵达涿郡休整之后,立即斗志盎然的出关作战,高句丽不过是小国,不值一提,中央王朝一旦动了真格,自然也就灰飞烟灭了。
只是这条运河,眼下绝大多数的用处还只是在军需和赋税的运输上,真正的商业活动,却没有彻底激发起来。而如今,到了神策府手里,却是该物尽其用了。
王琚为此极为激动,躲在自己的公房里,和几个相熟的人吃了几杯酒,而后便开始谋划起来。
有了洛口,就意味着往后孟津的贸易,还要扩大数倍不止,而商贾的增多,则大可以将更多人吸引到孟津和洛阳来,孟津和洛阳,相隔不远,洛阳地段好,环境也是宜人,又是天下有数的名城,大可以成为富贵人家的宅邸所在,这些人,将成为孟津商品的消费主力,而孟津,则侧重于生产。
通篇有了谋划,那么弘农各县的运河疏通,也可以借此与洛口的运河连接起来,这个工程倒是容易,一旦如此,那么整个弘农郡,不,乃至于整个河南府,无论是荒郊野岭还是繁华的都市,都可以彼此连接起来,最后又与涿郡、余杭,还有那上万里的运河沿途所连接的数百上千个州县都将连接起来。
王琚是个极为聪明的人,河南府大总管这个秦少游的官职,对他来说没有意义,甚至对他来说,即便是镇河南,也不过是让神策府的实力增加了一倍而已,可是洛口这个地方,能把这儿的文章做好,这就意味着,神策府的收益将会疯狂的膨胀,而一旦收益膨胀,更加意味着军力和控制力的提升。
在这里执政日久,王琚已经看穿了孟津的所谓模式,这个模式无非就是用铜钱作为润滑剂,而后用所谓的钱再将所有人吸附进这个体系之中,从而严密的组织起来,最后滚出更多的钱,创造更多的价值,使之成为一支可畏的力量,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贪婪。而神策府要做的,不过是把这些贪欲释放出来,让他们随着神策府的引导,去做许多前人不敢去做的事。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