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逐鼎天下> 第18章 下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下山(1 / 2)

高平县的乱局并没有影响到躲在山林中的徐凌一家,虽然山中日子艰苦,但是在这乱世之中,能得到这么一片太平地,已经是十分的不易。

这些日子来,徐凌也是无数次下山探听消息,努力寻找着最佳的离开时机。但是愈演愈乱的暴民潮,却是让徐凌一次次的止住脚步,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到七月中旬,已经看不到大股的流民了,这些临时聚集一起寻活路的暴民们,一旦发现了国家力量的强大之后,又是纷纷回到了家中。这些时日里,他们抢来的东西,已经足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的生计,既然有活路,那大家也就十分安分的回家重新做起了良民。

不过,还有一部分在这场****中,家破人亡,只剩下孤家寡人的百姓。他们也是从这种乱世之中尝到了甜头,没有了家庭的制约,这些人也是不愿再回到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一时间,虽然流民大军失败了,但是整个高平县,却是多出来无数的盗匪、路匪、山大王,这些人数从数人结伙到最大百余人结伙的匪徒,也是让高平县整个失去了秩序。

事实上,这些匪徒更加让官兵头疼,虽然他们人数少,但是数量地是不少,有他们活跃在县城外,绑架行人过商,袭击官吏衙役,县城里的号令根本无法在乡间传递。城内大兵若是出城围剿,这些人就会消失无踪,但是一旦县城出来少量的人员,他们就会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野狗一般,蜂涌而来,将猎物啃的连骨头都不剩。

就算士兵用命,这些匪徒也是剿不胜剿,更别说现在城内的士兵们没有饷银可拿,本来就没有军心士气。而且在这种形势下,官兵们更是得寸进尺,没有双倍的军饷与开拨费,根本连城门也不迈出一步。被逼的急了,甚至有人吆喝着下次便开城迎接流民进城!在这种环境下,施令书也是一筹莫展,根本没有丝毫办法。

可以说,眼下的高平县已经乱成一团乱麻,危机重重。但是徐凌却是不愿再呆下去了,粮食虽然还有些,但是早晚有吃完的一天,最让徐凌无奈的是,他还知道在崇祯完蛋大吉之前,这乱只会愈演愈烈,这场乱局根本就没有任何收场的可能。

“已经没时间耽误了,也许曹文诏的三千骑兵就快来了,若是他的大军一到,高平县的乱局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让徐凌担忧的是,这些天来,也是有不少的百姓寻上山来躲避混乱,山上却根本没有这么多粮食给他们吃。自己的粮食虽然暂时还不担心,但是徐凌却也是发现,这些人看自己三人的神色已经开始变化了。而徐凌更知道,虽然现在仗着自己和二狗子二人身强力壮,而且还会时不时匀些粮食出来,眼下还能镇住,但是等到百姓饿晕头的时候,一旦有人挺而走险,这些百姓一拥而上之下,也许自己三人会被撕成碎片!

到于向哪里逃,徐凌也是有了初步的想法,如今高平县甚至可以说整个汾州府都已经开始显露乱相了。而与汾州府紧临的潞州府却是还算太平。

这倒并不是因为潞州府有一个卫所的军队威慑,而是因为这个府基本上都是军户,这些人与普通百姓不一样,他们还无需为各种加派买单,虽然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但是却还能活的下去。

而府内的平民百姓就算闹事,也是有卫所军队镇压,虽然这些军户数百年下来与普通百姓已经没多少分别,甚至体能上还更差一些,但是胜在还有基本的组织架构和武器,对付这种自发性没有什么战斗经历的暴民们,他们还当的上精锐之师的称号。

这些日子也是证明了这一点,潞州府内的流民往往刚刚转换为暴民,就会被各地的卫所军打的一哄而散。有这么‘强有力’的大军镇压于侧,潞州府内还算是太平。

既然决定要走,徐凌也不拖泥带水,而且母亲和二狗子也并不反对。这些天来,徐凌也是表现了极强的预见性,比如提前运粮入山,虽然只是提前了几日,但是却让他们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

既然是出远门,那粮食是肯定带不了。徐凌也是让母亲做了上百个馒头,剩下的粮食也是全部分给了一旁眼巴巴看着的百姓们。虽然母亲二人肉痛那些粮食,但是徐凌却是十分的欣慰,因为他看到将粮食分了之后,这些百姓看他的神色也变了,不再象是看一块香肉那般垂涎欲滴了。

仔细的用旧衣服将这些馒头层层包好,以免馒头的香味外散,拿着这些日子里闲着无事做出来的木头长枪,这东西一端被削的极为尖利,而且还用木头做出来了一个枪套,将枪头遮住,以免被人看出门道。

这东西遇到贼了是一件利器,但平时用枪套套住枪头,远远看起来也只是一根拐杖,绝对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上品存在。收拾好了一切,徐凌也是仔细的将银钱贴身藏好。眼下已经没了粮食,这些钱可是到了地方买粮所用,万万大意不得。

一行人下了山,出乎徐凌预料的是,二狗子身后竟然有数人在后面跟随着。起先之时,徐凌还不当回事,但是发现他们一直默默跟随在自己后面之时,也是有些惊奇。

当问起他们时,这些人虽然说不清楚,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