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军的作战策略是正确的,选中的据点——云州剑关。当云州还是属于夏国的时候,剑关其实还未曾显露出它那重要的战略位置,不过是和其他夏国进出邻国的其中一个关卡,没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但是,在兴华军占领了云州之后,因为云州不再是夏国的领土,而使得剑关顿时成为两国割据的关键据点,是兴华军攻入夏国中部富饶地区的紧要关卡。
正因如此,夏军和兴华军两个敌对大军之间,谁能最终占据剑关,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云州的最终占有权。
如果是兴华军攻下剑关,那兴华军之后的行进或者作战路线,就更加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到时候,兴华军北可至凉州,东向富饶江州。同时,兴华军攻下剑关的话,更能掣肘夏军,让夏军难以接近云州半步。
如果反过来,是夏军占据剑关的话,对夏国而言,其战略意义也是极其重大,因为剑关是夏军进入云州的必经之地,如果无法进入剑关,也就等于永失云州,而之后连带附近的州区,都有可能陷入困境。简而言之,夏国仍然急于夺回云州的所有权。
身为剑关的守将,当然也会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他的神经根本不可能会放松。敌军绝对是不会轻易放过剑关的,一定会盯着剑关一直攻打,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守将心中的恐惧的程度,自然是无法言喻的,他多少次都想弃关而逃,但是他不敢。夏****法可是有明文规定,可以战败,但绝对不会允许逃跑。
“大人,敌军已经兵临城下,我等该当如何!”一名守关的小队长,向守将禀报了一个,他根本不愿意去面对的情况。
“紧闭城门,凉州是不能指望了,通知江州壶关,并向他们求援。退一万步,就算是剑关真会守不住了,但只要有壶关在,我们就有后路,局势就能控制住。”守将道。守将尽管心中有一万个不情愿去面对即将烧起的战火,但他责无旁贷。
秦征国率军抵达剑关关口后,站在剑关之下,望着仿佛高不可攀的关墙,他马上命令一名弓箭手,将劝降书绑于箭上,向城内射箭,从而保证劝降书被顺利送入关中。劝降书上要求,剑关的守军,必须在半个小时内,打开城门,弃械投降。如果能够做到,兴华军攻城后可容纳活口;但如果剑关被攻破之前,夏军仍未见有投降之意,届时,兴华军就不留俘虏了。
不仅如此,为了催促关中的守将投降,以及不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等到援军什么的,秦征国命令迫击炮队,时不时地对剑关的关口城门发射炮弹进行炮击,让守关的夏军将士备受精神压力。只要夏军守城将士的军心大乱,兴华军的攻城之战,才能够事半功倍。
嘣,嘣,嘣……每分钟数次的炮击,确实如秦征国所愿地,让剑关的守军如惊弓之鸟,顿时坐立不安,心神大乱。而他们的领头人,剑关守将,更是直感焦头烂额又犹豫不决,若弃城投降,军法不容,若出城应战,却又非他所愿。
但城门不时响起的炮弹炸响声,每每都像重锤直打剑关人的心底,这种精神折磨,很大程度地消磨了他们的斗志。所以,剑关守军拿到劝降书后,大概五分钟光景,就决定还是不要鸡蛋碰石头,干脆出城投降罢了。
剑关的力量被削弱得很厉害,没有车弩,弓箭又打不到迫击炮队伍,面对兴华军的进攻,他们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破关不过是迟早的事了。
算是为了最后挣扎,剑关守将在决定投降的同时,还是又派了几名传令骑兵,告知壶关守军剑关将破的消息。
所有准备功夫完成后,这在收到兴华军劝降书之后还不到半个小时,剑关守将便做出了最后的行动。
很快,秦征国见到了剑关上的白旗。这让他一瞬间欣喜不已。
兴华军夺下剑关,标志着,云州战役将要告一段落,到此为止,兴华军是从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云州。
秦征国已然忍不住,想要亲自编写电报,向帝国皇帝、内阁发去胜利的信息。
剑关被破的同时,剑关守将在投降前派出去的第一批求援士兵,正好进入壶关。夏国朝廷的兵马,因此正迅速在从江州,被调派来,进入壶关。
不同于凉州的军队,进入壶关的是二十万的夏国兵马,而统领他们的,正是夏国淮山公、征西南大将军张振国。
张振国是夏国国内少有的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了,而且,他还是一位八级拳师,作战时尤为擅长使用长枪,在夏国朝中,都称得上是德高望重的老将了。
只是,夏国朝廷在收到剑关的军事告急情报后,竟然动用到这么一名实力非凡的大将来应对兴华军,难道夏国朝廷不怕显出黔驴技穷的困窘和气急败坏的状态?
其实倒不然。
夏国皇帝唐龙辉,是看得深远。他派遣张振国出马,不仅不是为了让他亲率夏军打退攻入云州的兴华军,也不是为了让他来负责为剑关解决困境这种小事的,事实上是想让张振国这位经验老道的猛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以及更重要的,作为夏军全军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