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的稚气未脱,不过依旧认真而沉默的在吃饭,显得极为规矩有修养。年纪老的看上去比陈淮清都年长,不知道是不是书院里面的先生。
白展基和陈家父子说过,昌国邓家的书生一般会考到50岁,之后宗族就不会再提供资助让他们去科举了。虽然昌国邓家是豪门,但是家里的人口也多,又大多不做什么事情。所以族中的财用并不宽裕,可以提高给子弟的资助是有限的。
顺便一提,昌国邓是所谓的“义门”,就是聚族而居,不曾分家!舟山岛上七成的土地其实是宗族公产,而非一家一户的私产——当然,宗族之下的一家一户也是有私产的,不过多少就不一定了。
这样的“义门”在唐宋时代非常多,譬如李庭芝的宗族就号称“随州义门李”,据说是十二世同堂,两千口聚族。
而陈德兴自己则是赫赫有名的“江州义门陈”的后裔。在宋太宗年间,江州义门陈就是“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的强宗大族。后来因为文彦博和包拯的建议,将义门陈氏分成291份。
安丰陈家就是其中一支的后裔,不过因为早年的寿春之战,家门凋零,剩下的子弟并不太多,产业也失去多半,现在大都被陈淮清迁到了扬州安置。其中有不少人还出仕到了北地招讨司或总贸易司。
而此时的江南,类似的“义门”是非常多的。可以说大部分强宗大族,都是“义门”。或者说,只有“义门模式”才能培养出强宗大族——不分家保证了宗族中的每一个子弟都能接受到最好的儒家教育并且去参加科举,而读书进学的子弟众多,又反过来保证宗族代代出进士,有了进士就能保证整个宗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拥有特权。可以垄断大量土地和人口。这便是宗族可以长久保持昌盛的原因。
而江南的数百上千家“义门”,现在就是横在陈德兴面前的最大障碍。因为陈德兴的到来会打破这些“义门”赖以维持的基础——科举制度!
而且,他还带来了一个将要取代江南义门的阶级——封建士爵阶级!
……
西湖,葛岭。
“砰”的一声,一只白玉碗砸得粉碎,清脆的响声打破了阁内的宁静,玉屑在青石板上四处飞溅。
头戴东坡巾的贾似道面露怒容,旁边的几名官员束手不语,全都噤若寒蝉。
廖莹中吸了口气,低声劝道:“平章公息怒,陈德兴兵势强盛,浙江沿海水军暂避其锋芒也在情理之中。”
“舟山岛位于浙江近海,户口10万且有良港,一旦为贼所有,便是直捣临安的跳板!”贾似道厉声道,“应龙!”
翁应龙躬身道:“在。”
“命御史台派员去锁拿昌国知县!”
翁应龙道:“是。”
廖莹中微微摇头,望着座中独掌朝纲的大宋平章军国事,良久说道:“昌国知县无兵无将,实在是无计可施……”
贾似道余怒未消,只哼了一声。一名家仆进来。“老爷,江大参、马大参和蒲枢密求见。”
贾似道收起怒气,从椅子上站起来:“待老夫亲自去迎。”
理宗皇帝委任的顾命六大臣中的吴潜这段时间卧病在床,已经不能视事,陈淮清离开临安后就没有再回来,连家眷都已经离去,显然是不会再回来了,除非是和陈德兴的大军一起。
所以六大臣现在只剩下了贾似道、江万里、马光祖和蒲择之等四人。现在全都聚集到了西湖葛岭,自然是要和贾似道商量国家大事,而且还是一件干系大宋兴亡的大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