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经说过,唐朝的大臣们上朝,退朝之后还要在皇宫吃一顿早饭。这顿早饭,称之为“退食”。
用过早饭,赵云泽又被李世民召到了武德殿。
“鹏羽,昨日你说对辽东有些想法,这会儿可以对朕讲了。”李世民对赵云泽说道。
赵云泽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道:“陛下,在臣说出对辽东的想法之前,臣有一事想请教陛下。”
“但说无妨。”
“对于异族,陛下持何态度?……臣的意思是,如果大唐征服了异族的土地之后,陛下将如何处置异族之人?”
从后世的历史评价来看,大唐是包容的、开放的,李世民君臣,对于异族的态度也是亲和的。也因此,李世民才被称为“天可汗”。
这些东西,赵云泽自然知道。可他此时也必须探一下李世民的底细。历史记载的东西,终究是经过粉饰的,活生生的李世民,是不是真的跟史书中记载的那样,能善待归顺大唐的异族百姓,尚不可知。
再者,大唐如今的疆域还很小。立国至今,军事战略上一直是被动防御,疆域并未扩张。也就没有被征服的异族。没有现成的示例可参考,赵云泽也只好硬着头皮直接问李世民了。
赵云泽问出这个问题后,李世民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说道:“朕也经常考虑如何对待异族百姓之事。就拿突厥来举例吧,若有一天,大唐征服了突厥之地,朕觉得,对待突厥百姓还是要以安抚为主。让他们与中原百姓享受同等的待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待王土上的百姓,朕自然也一视同仁。”
赵云泽松了一口气。有了李世民的这个态度打底,他就敢尽情抒发他对辽东的战略构想了。
“陛下,臣归途曾路过契丹部跟靺鞨部。这两个部族,都对大唐施放了善意的信号。臣的想法是……”
“让这两个部族像朔方一样,先暗中投靠大唐,然后关键时刻对‘东’突厥倒戈相向?”不待赵云泽把话说完,李世民玩味的笑着说道。
“呃,臣就是这个意思,全被陛下猜出来了。”赵云泽尴尬道。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若是刚认识你赵鹏羽时,朕是猜不出你的心思的。可如今嘛,前有暗中收朔方之计,今又有挑动突利和颉利反目攻伐之谋,你再说起辽东,朕依着你的行事风格一猜,自然能猜出你的心思来。”
“嘿嘿,那陛下以为此计可行否?”赵云泽问道。
“此计可行不可行,要看投入和收益的比例如何了。”李世民忽然摆出一副奸商的嘴脸来,“靺鞨部和契丹部,怕也不会只付出不讨好处吧?若他们索要的好处太多,大唐得不偿失的话,此计也就失去意义了。”
赵云泽道:“陛下但请放心,契丹与靺鞨两部索要的好处并不多。他们那地方太穷了,真要他们狮子大开口,他们都不知道该要什么好处。”
“那他们提出了什么条件?”
“目前急需大唐应承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这两部能直接与大唐通商;二是,大唐用粮食当作他们出兵的军费。”赵云泽说道,“我们只需满足他们这两个条件,那靺鞨部和契丹部,今后便成为我大唐的仆从军了。只听大唐的命令,参加作战。”
“仆从军?!这个名称倒是贴切。”李世民仿佛自言自语一般念叨。随即,他又一皱眉道:“这两个部族真的只提出了这点要求?”
这两个要求,在李世民看来,简直都不能称之为条件。
通商,这是两利之事。
如果说,李世民以前还对商人和商业有所偏见的话,那么从去年的招商会开始,又加上赵云泽在朝堂上的一番论商之词,在红果果的巨利和道理面前,李世民也早就能正确定位商人和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贡献了。
以粮食作为军费,这更没问题了。当兵吃粮,吃粮当兵。既然让人家拼命,总得管饱人家的肚子。就算靺鞨部与契丹部不提,大唐朝廷也会这么做。
见李世民诧异,赵云泽微微一笑道:“臣说过了,靺鞨部和契丹部太穷了。又受到高句丽和突利的两面封锁。在咱们看来不值一提的条件,他们却看得极重。”
李世民点点头,道:“那鹏羽的想法,朕应准了。这件事,也交给你暗中办理吧。反正,整个‘东’突厥都能被你搅得乱成一锅粥,只搅闹一下小小的辽东,对你赵鹏羽来说,应该没困难吧。”
“陛下,此事是臣提出的,靺鞨部与契丹部也是臣联络的,自然也该臣负责到底。”赵云泽应道,“不过陛下,臣对辽东,还有更深的战略构想。”
“更深的战略构想?说来听听。”李世民又生起了兴趣。
之前说的收契丹部、靺鞨部为仆从军之事,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赵云泽也知道李世民一定会答应。接下来他要说的“更深的战略构想”,才是这次奏对的主题。
赵云泽又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其实,臣对于靺鞨部和契丹部的最终想法,是将这两个部族之地并入我大唐疆域。让这两个部族的百姓,成为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