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能发单张请假,所以唯有发前一章了。因为新生快要到,小包我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所有的空余时间全部都用来练习歌曲了,要在18号那天演出,所以这几天不能如期更新。
不过你们都知道的,这本书肯定会继续写下去的,这也是我大学生涯里面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等到小包有空了就会更新的,大家稍微等一下吧,18号就能够看到最新的几章了,真的十分不好意思。
为了保障大家不会无聊,小包在这里介绍几本自己看了好几遍的书,分别是老猪的《紫川》和《斗铠》、自在的《异侠》、柳暗花溟的《驱魔人1》和《驱魔人2》,纳兰元初的《邪兵谱》和《断龙台》,这些好书真的十分耐人寻味的。
造成的不便,小包在此表示深深的抱歉,请大家多多谅解,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18号再见,祝你们生活一切顺利。
眼前已经没有了城市里面的高楼大厦的影子了,周围不是树就是草的,克里斯蒂娜已经来到了巴黎的郊区。
“怎么我突然会想起三天前的那个梦呢?”克里斯蒂娜晃了晃脑袋,十分不解地问着自己。她感到自己好像有点晕,用手揉了揉太阳穴,让自己清醒一下。
看着眼前荒无人烟的树林,看着周围这些绿油油的植物,克里斯蒂娜仿佛已经能够看到夏天时那茂盛的美好景色,仿佛闻到了属于植物的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头晕的感觉不是那么明显了。
巴黎的夏天是十分炎热的,可能不仅仅是在巴黎才这样,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城市在夏天的时候都会面对这个问题的。关于夏天里城市中心会比外界的温度高上很多的这个原因,人们都将其称之为“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它是城市气温比郊区气温高的现象。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另一方面,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小的函授比热容(可吸收更多的热量),并且反射率小,吸收率大,使得城市白天吸收储存太阳能比郊区多,夜晚城市降温缓慢仍比郊区气温高。
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热岛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表现为夜晚强、白天弱,最大值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上海观测到的最大热岛强度达6℃以上。
在我国,热岛效应与城市特点和气候条件有关,北京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海和广州以10月最强。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并达到一定高度。城市全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而乡村夜晚多逆温。水平温差的存在使城市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向四周辐散,而附近乡村气流下沉,并沿地面向城市辐合,形成热岛环流,称为“乡村风”,这种流场在夜间尤为明显。
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城市热岛是以市中心为热岛中心,有一股较强的暖气流在此上升,而郊外上空为相对冷的空气下沉,这样便形成了城郊环流,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在这种局地环流的作用下,聚集在城市上空,如果没有很强的冷空气,城市空气污染将加重,人类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导致人类发生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热岛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使得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大城市散发的热量可以达到所接收的太阳能的2/5.从而使城市的温度升高,这就是常说的热岛效应。
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般认为热岛成因有三:第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
第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
第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大气污染在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相当复杂特殊的作用。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城区浓度特别大,它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在城市上空,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阳直接辐射,城区升温减缓,有时可在城市产生“冷岛”效应。夜间它将大大减少城区地表有效长波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耗,起到保温作用,使城市比郊区“冷却”得慢,形成夜间热岛现象。
而在巴黎这个大热岛的附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