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该做决断的时候了。”蒋钦的口气中有几分激动。
这位寿春本地人,早年随孙策平定江东,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江陵之战,乃至合肥、寿春诸战,他从征周瑜,血战无数,亦是居功不小。
和凌统一样,蒋钦也是周瑜心腹爱将。
“吴侯一到寿春,定然立刻接管整个淮南的军政大权,到时候我们就没有机会再起事了。”
潘璋也跟着催促,淮泗出身的潘璋,这些年来随着周瑜东征西讨,同样极受周瑜的信任。
周瑜依然是笑而不语。
这时,凌统却神色凝重道:“就算我们赶在吴侯进据寿春之前起事,但只怕还有一件极重要的事要解决。”
“什么事?”潘璋和蒋钦齐齐望向凌统,精神跟着紧张起来。
凌统顿了片刻,默默的道出了四个字:
“师出无名。”
潘蒋二人闻言一震。
凌统说得确实没错,说到底,无论是周瑜,还是潘蒋二人,名义上可都是吴侯孙权的臣子。
以臣子的身份,公然“背主”自立,除非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则,何以叫士卒信服,何以不让天下人视他们为不忠不义之徒。
“这个……确实是一件棘手之事。”蒋钦皱眉说道。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望向周瑜,在这件事上,还得靠他们的“主谋”来做决断。
周瑜淡若浮云的目光中,闪烁着某种复杂的神色。
似乎是某种愤恨。
那是来自于对孙权的愤恨。
他自问对孙氏忠心耿耿,当年孙策去世,孙氏的基业危如累卵,是他在危难关头,力挺孙权,扶他坐稳了江东之主的宝座。
赤壁之战,又是他再解孙权倒悬之危,乃至他以身负重伤的代价,为孙权打下了南郡。
周瑜自问自己对孙权,可以说是劳苦而功高。
可是,换来的却是什么。
哪怕没有封赏,没有加爵,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信任也好。
可是那碧眼小儿,只会玩弄权术,用那样卑鄙的手段对付我。
那时的周瑜,心灰意冷,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几乎郁郁而终,如果不是刘封的出手相救,焉能有今日。
所以,自从周瑜向孙权再度请战出山时,他就早已笃定了决心。
孙权这个短视的奸诈之机,根本不配再做我周瑜的君主。
在周瑜看来,无论是攻下合肥,夺占寿春,还是攻取下邳,他都是在为自己开疆拓土。
而今,孙权打算移治所于寿春,分明是打算来摘现在的果子。
到了这个时候,周瑜不得不将他的计划提上日程。
今日他召集这几位信任的将领前来侯府,为的便是商议着共举大事。
凭借着极高的威信,蒋钦等人对周瑜的忠心远高于孙权。
况且,前番借着开发淮南为借口,周瑜已不露痕迹的将诸将士的家眷尽数移居于淮南。后顾之忧已无,诸将对周瑜的自立自然是更加放心追随。
在他们看来,周瑜是远比孙权更有前途的一位雄主。
虽是如此,但这“师出无名”四个字,却如同枷锁一般束缚着诸将,让他们放不开手脚。
看着一张张焦虑的脸,周瑜却只淡然一笑:“诸位放心,所谓的师出无名,我早有应对之策。”
诸将闻言精神为之一振。
“来人啊,把我们的新主去请来吧。”
周瑜拍了拍手,心腹的家丁便闻令而去,过不多是,一名俊朗的少年便从别室传入堂中。
当蒋钦等人认出这少年时,神色间瞬间为惊喜所占据。
那少年,正是孙策之子,孙绍。
当年孙策遇刺身亡时,孙绍才刚刚出生不久。
尽管从小没有父亲,但或许是因为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基因的缘故,孙绍自幼便练就一身的武艺,长大之后,更是生得相貌堂堂,眉宇举止之间,不乏其父洒脱俊美之风。
按照东吴的制度,兵为将有,将门之子长到一定年纪之后,便可拥有自己的部曲,征战沙场,建立功勋。
东吴诸将中,不少人的子弟都已拥有自己的部曲,为国效力。
惟独孙绍,其叔孙权却以孙绍乃其兄唯一血脉为由,坚持不让孙绍带兵上战场。
实际上,孙绍一直都处于其兄用“荣华富贵”和“叔侄关爱”,所设下的变相的软禁中而已。
孙权根本不想让孙绍建功之业,因为他怕他的这位兄长之子在江东树立威望,影响到自己权位。
毕竟,这江东的基业乃是孙策一手打下来的,当年如果不是孙绍年幼,这江东之主的位子,绝对轮不到他孙权来坐。
先前周瑜在打下徐州之时,就预料到孙权很快就要迁治寿春,故而当他从下邳南归时,便秘密派人将孙绍从建业接出,藏匿在了侯府之中。
当蒋钦等人看到孙绍的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