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报国殇> 第58章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 2(1 / 2)

到了晚上,星空璀璨,仿佛一盘复杂的棋局分布在夜空中,劳累了一天的高雅放下手中奋笔疾书的派克笔,轻轻地踱步走到了床边,坐在床沿边看着被纱布缠绕的只剩脸部露出的杨龙菲,从棉被中抽出了他那布满了可怕的伤疤的左手,放到胸前,静静地闭上了眼睛,慢慢地进入了回想与梦乡……

1907年3月的一天,一艘远洋客轮驶入了中国海港,高雅的父亲高梓城和杨龙菲的父亲杨智荣一同从法国结伴回到了中国。在当时的晚清社会,虽然已接连爆发出多次起义与兵变,即使起义军们的结局各有不同,但他们起义时的第一步骤便是减掉那象征着大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长辫子。杨智荣和高梓城也是其中一员。在当时的社会里,杨、高二人的头型显得格外扎眼。二人均留着西式分头,剪掉了那条封建体制的大辫子,原因就是若干年前留学法国的二人遭到过各国学生的嘲讽,讽刺声犹如一把又一把的利剑般刺伤了他们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尊心,从此,二人在学习期间,也走上了反清之路。他们与所有反清人士一样,在没有任何一点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毅然剪掉了脑袋后面的辫子,从而留起了西洋发型。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顽固派的耳朵里,对于一向尊崇祖训、保守祖宗留下来的一切如同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的顽固分子们,这如同晴天霹雳一样。他们立刻将此事上书给了垂帘听政的皇太后———慈禧老佛爷。慈禧老佛爷一听就气得七窍生烟。好哇,载湉没能变法成功,你们这些个留洋博士就敢造反了?自恃读了几年夷书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就上了天了!爱新觉罗的天下还轮不着你们这几个草民来撼动!

年过70的慈禧老太后立即下令抓捕杨、高二人,幸亏洋务派官员为他们两个求情,老太后方才睁只眼闭只眼,并命令洋务派大臣去警告杨智荣和高梓城,令其不许耽误时间,即日便恢复大清男人发式。谁想杨智荣和高梓城却断然拒绝了这一命令,并委托前来劝说的洋务派官员替他们给慈禧送一封信。

慈禧太后打开信后便气得火冒三丈,只见那长长的一张宣纸上写着一个偌大的“清”字,这倒没什么,主要是这个“清”字上竟画着两道大红叉。下面还写着几行蝇头小字:爱新觉罗家族被赶出中国之日绝不过十年。

慈禧太后的脑部血压差点儿就要冲破她的血管,老佛爷捂着胸口命令道:“去,给我抓住这两个反贼,抓住后就地正法!”

得到了最高领导的口令,御林军立刻便出动了。因此,杨智荣和高梓城在各省各市逃亡了近一年的时间,地域远超半个中国。直到慈禧、光绪病逝,溥仪继位,两人才得以在最后一个逃亡路线———上海站住脚。但站住脚并不代表他们会安安分分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推翻清政府的意愿仍在他们两人的心中燃烧着,杨智荣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杂文,文章在其他多家报刊上分别登上了头版,其中有一段话被当时的中国老百姓传诵一时:前有康熙,后有宣统,二帝俱幼年登基,唯其二人最大之不同,康熙帝治国六十载,宣统娃不过六年。

报纸很快便传到了摄政王载沣的手中,看到这触目惊心,令人后脊背冒冷汗的一句话,载沣深深地感觉到,可能事实真的会如同杨智荣所预言的一样,大清江山离垮台不远了。

后来历史的确证明了杨智荣和高梓城的远见,仅仅三年后,溥仪就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幼年皇帝转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获得民国政府的特批,溥仪仍有名无实地住在紫禁城内。大清朝的覆亡本该使高站政治舞台的二人更上一层楼,但他们两人却没有选择继续在各大报纸上崭露头角,而是选择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但历史却不容他们清闲,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侧面的方式将杨、高二人重新拉上了政治舞台。先是反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在报纸上讨伐袁世凯,辱骂曹汝霖后被军警的走狗逮捕,因受到学生游行所带来的震慑,以及一些民主党的保释,才好不容易将杨智荣和高梓城从监狱里放了出来。本该一如既往地收敛的二人却就此放下了平凡的生活,在溥仪复辟的时候二人就强烈要求各大报社停刊、工人停工、学生****表示最大的抗议,还在象征清王朝身份的龙旗上画上了大红叉,声称:康熙盛世已成过去,历史狂澜注定挽不回大清江山。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后,二人很快便成了骨干人物,经常以文字为武器在报刊上发表杂文、散文等。除此之外,精通五国语言的二人通过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向租界外交人士请教,并与他们结下了很深的中外友谊,加深了与各国的人脉。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因二人并不认同国民党大权交到蒋介石手中,便毅然退出了同盟会,撤出了曾经的信仰———三民主义,分别在上海与广州两城出任外交官,临行前两人就约定好了,等他们彼此的儿女长大之后,就送去国外读书学习,学成归国后就让两人成婚。

没曾想,二人在苏联留学的时候,还未成年就走进了各自所钟爱的专业中去了。杨龙菲进入了自己一直所感兴趣的军事学院深造,高雅则步入了医药大学的课堂,直到1933年杨龙菲回国准备报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