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么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有一个很深的隐痛,那就是关于继承人的难题,始终是他们的心头之痛。
也可以这么说,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却往往越失败。
这就像一个魔咒,始终困扰着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成为他们终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多么富有,都无法将家族企业传承到三代以后。
固然,这有社会变迁的因素,但如何选择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始终是成功企业家们面临的人生难题。
中国传统的继承法则是长子长孙顺位继承法,从夏王朝开始就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往下传,长房长孙属于嫡子嫡孙,合法的继承人,其他妻妾所生的孩子即使非常优秀,也会被排除在继承人之外。
李明华能够顺利继承家族企业,原因也在于此。
现在,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李明华。按理他还不到50岁,离退休的年龄还早,可是这些年来,他独自管理着这么一家庞大的企业,别看外面风光,实际上却是内外交困,早就心力疲惫了。
要是儿子争气,他会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栽培儿子身上,一方面分担自己肩上的担子,让儿子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另一方面树立儿子在公司里的威信,实现顺利交班。
人算不如天算,苦心培养,一路名校,还专门送到国外名牌大学学习,没想到却培养出了这么一个超级浪荡子。
不光风流浪荡,而且败家败业。十足一个败家子!
李明华在继承人问题上伤透了脑筋,反复权衡,征求公司元老们的意见,其实,是在公司元老们的重重压力下,终于作出决定:不再把儿子李超凡作为明华集团当然的继承人。
那些元老们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发难,逼迫李明华在集团内部另择合适的继承人。
李明华从父亲手里接过明华集团掌门人的位置,哪肯轻易拱手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就在双方僵持之际,李蜜果回国了,她的出色表现一下子让李明华看到了希望。这个时候,儿子、女儿已经顾不得了,只要未来明华集团掌门人姓李,是他的孩子,就行了。
这几年来,女儿也确实没让他失望,她的出色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封住了公司董事局里那帮老朽们的嘴巴,虽然他们对于女人将来执掌明华集团顾虑重重,但李明华还是全力扶持女儿上位,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也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丧失这次机会,在未来明华集团掌门人的安排上,他就不得不接受那些元老们的意见,另选旁姓之人。
纵观国内家族企业,基本上都会选择自己的子女继承,而不是像国外企业,放手让职业经理人来打理,自己家族做幕后老板。
管理制度不完善,股权没有保障,迫使国内的企业家们必须时刻把企业抓在自己手心里,凡事亲历亲为,生怕一不小心,整个家族企业落入别人手里。
当年,李智霖强破弟弟李智恒放弃明华集团的管理权,亲手把儿子李明华扶上位,站稳脚跟,掌控了大局,这才放心地闭上眼。
而李明华也是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公司,从底层职位做起,几乎做遍了公司的所有岗位,熬了十多年,才终于熬出头。
选择继承人,不是那么简单地把公司交给他,就算完成了。如果要是那样,也未免太儿戏了点。
商场如战场,每时每刻都要绷紧神经,全力以赴,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绝不是清茶一杯,坐在总裁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风景就能应对的。
每一个决策都事关公司的命运,任何一个决策失败,都意味着大量的资产丧失,而决策正确,则意味着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每天都要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每刻都要甄别真假难辨的信息,无数个不眠的长夜煎熬,从而作出决断。
像李超凡这样的拿公司当儿戏的人当然不是合适的继承人。
其实,李明华也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李明华虽然资质有限,但好在一个勤勉、谨慎,没有大的魄力,但也没有大的失误,总算把明华集团维持到现在,尽管很多人对他不满意,但要挑出太大的差错来,还真的不多。
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经过十几二十多年的磨砺,是很难出头的。
李明华很想按照自己的成长之路,让儿子李超凡进入公司,从底层岗位做起,慢慢地磨砺,就算儿子不是经营管理的料,但经过十几年的岗位锻炼,起码对集团内部的运作管理非常熟悉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以后执掌明华集团自己也能放心一些。
谁知道这李超凡自命不凡,仗着国外名校的文凭,把集团里所有的人都当作土鳖,他根本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一开口就要管理大的部门。这些年来,给他一个部门,他做不到两天就烦了,撂挑子不干,非要做项目,李明华只得让他负责一些项目公司,他做一个项目,失败一个项目,做一个公司,搞垮一个公司。几年下来,他彻底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明华集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