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杀机一线——开发区的江湖
在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大干快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老百姓全面转向开足马力奔向致富的康庄大道。
政府也是蒸蒸日上,体现在行动上,之一的表现就是开发区建设。
可以说,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都值得夸耀和记忆的年代。
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毫无疑问,至少在经济发展上,是极具活力的。
海城的开发区可以说,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方面,高楼大厦、崭新的厂房鳞次栉比,然而,宽阔笔直的马路旁边就是被各个工地分隔的农田。机器的轰鸣声与村落里鸡犬之声相闻、楼堂馆所内的朱门酒肉香气与田间地头特有的农家肥料味道相伴,一副活色生香的九十年代三线城市郊区大干快上的典型形象。
这个时候,正是中国三线城市,或者说城市郊区的农村向市场化转型的时期,全民逐利已经成为典型特征,每个人都在试图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样一个转型期正是传统的熟人社会之间的联系纽带正在瓦解,而以利益驱动的新的人际关系纽带正在形成的阶段。
利益所在,就是人流聚集的地方,正如《史记》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同样,也正如王家卫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海城开发区也有他的江湖。
这个时候,说明一下,现在是一九九五年秋季初。
在海城开发区主要有“三个半”派系的江湖力量。
第一个派系,是当地有几个村庄的头面人物。
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这个地盘真正的盘踞者,他们主要从事的就是当地的酒店业。
随着开发区的进行与深入,他们的生意也得到了迅速的扩张。
在高大上海鲜大酒楼进入之前,本地存在的几家勉强还说得过去的酒店正是由他们经营。
其中,代表人物是白家两兄弟、贺氏三兄弟为代表,其中白氏两兄弟各有一家酒店,属于农家乐性质,也以海鲜为主。贺氏三兄弟有一家酒店以及一家乡村版的恋歌房,以提供朴实、壮硕为特点的农村大妞********服务为主要营业项目。
这两家各有特色,白氏兄弟因为家族势力庞大,又有经济基础,同时为人处世在外表上十分“敞亮”,因此,很得当地村民支持。
而贺氏三兄弟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以武力为主要甚至唯一手段取得目前的江湖地位。
第二个派系,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一个派系。
因为他们这个队伍之间相对比较松散,却是最传统意义上的“江湖混混”。
在开发区西南部一个村庄,这个村子人烟稠密但却土地少而疲鄙,传统的农耕生产根本无法支撑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个村庄是最早的一批农民工的输出地,而一部分不愿背井离乡的则在周围找饭吃,而这些人在开发区则集中在黑车业务。
其实,实在的讲,这些人还多是老实巴交的老实人,凭自己力气找饭吃,虽然没有获得政府牌照,但生活所迫,也无可厚非,虽然中间经常出现宰客事件,但也属于情有可原。
但大家都知道,这就属于典型的黑道生意了,由于经常出现和客人的纠纷等等,所以,他们背后就出现了一帮专门处理纠纷的人士,也就是“收保护费的”。
这个领头的也是他们村的,手下常年跟着五六个小弟,整天一起吃香喝辣,俨然一副江湖帮派模样。
这个领头的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此人姓武,名字已经不可考,人称“大力”,武大力,这个名字还是宝宝送他的,日后会详述。
此人自小力量惊人,同样惊人的还有他的食量,这在那是的农村是很难承受的。所以,也算是运气好,他很小就进入了海城体校专攻举重,后进入省城体工大队,参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
后来因为伤病退役,出路却十分凄凉,由于他毫无家庭背景,再加上自小训练,可以说完全没有怎么读书,所以,迫于无奈,只好回到乡村,整日无所事事。
后来就阴差阳错,成为了这一黑帮的老大。
武大力出场很有意思,足够的震摄,绝对是江湖大哥的做派,但更有意思的是他的退出。
他的退出造就了另一个人的传奇,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在常人眼里是颇为猥琐的一个人的传奇。
等我慢慢写来。
第三支力量已经不是开发区本地了。正是由于开发区经济的崛起,各方力量蜂拥而至在这一个弹丸之地展开了角逐。
其中,少不了的就是海城市区的黑道力量,这一力量因为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战斗能力,所以,就像企业界资本的扩张一样,他们向开发区的扩张是不可避免的。
但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走向前台,所以,还没有到他们粉末登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