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晓练的太极拳,很像是体操,但是至少图谱张晓还是清楚的记住了。
张晓的脑袋里面不断地闪过,太极拳的打法,然后缓慢的挥舞出去太极拳。
起势然后是,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右玉女穿梭,左玉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收势,张晓略有些笨手笨脚的打着太极拳拳,或许是因为身体不熟练的缘故,感觉有些磕磕碰碰,踉踉跄跄。
他这一打开,开始还有些生疏,可很快便进入状态,毕竟前世这一套“太极操”不知道打过多少遍了。
小半个时辰一过,张晓打完了这套太极拳,身上出了一层细细的薄汗,只觉混身通泰,神清气爽,一时说不出的舒坦爽利。
舒坦——
张晓大喝一声。
真实舒坦,感觉自己全身的汗毛孔都张开了一样。
随着张晓打起太极拳,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气”的存在。
那种感觉很淡薄,似乎就是错觉一样。
但是张晓认为那不是错觉,而是自己没有得门而入。
毕竟张晓练的不是“张氏太极”也不是“陈氏太极”,而仅仅是最普通的阉割版。
更重要的是,张晓只要练法,没有心法。
太极拳毕竟是道家至宝,流传出来的东西虽然不能称之为糟粕,可也不是精华虽然说太极拳讲究呼吸自然,意识空灵,但是这样练起来却是能够养生锻体,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功。而传说之中,严格意义上的太极拳,张三丰所创造的“张氏太极”,杨露禅改良的“杨氏太极”,该做什么动作,该如何吐气,呼几息,吸几息,心意该如何运转,冥想什么状态都有严格要求。
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没有感觉到“气”的存在,是很正常的。
但是张晓毕竟已经隐隐约约有了一点气感,虽然并不是很强烈,但是真的感觉到了那股神秘的气流。
这句足够了,只要持之以恒,总会修炼出来第一股真气。
路歪了没有什么,怕的就是没有路。
“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收获确实不小。”张晓乐呵呵的想到,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元气充沛的缘故,张晓打上一遍太极拳,就稍稍有了一点气感,持之以恒的练下去,虽然可能无法帮张晓成为宗师级的顶尖高手,但是成为一流好手还是能行的。
按照张晓的猜测,张三丰所创造出来的完整“太极拳”或许比不上广成子所创造的《长生决》,但是绝对要比慈航静斋的《剑典》要强一些。
虽然这种想法有些过于乐观,但是有一点倒是没错,“张氏太极”在这个世界上也算是高级武学。
可惜张晓所练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是不知道删改了多少遍的阉割版,勉勉强强能算是一种二流武学罢了。
事实上,张晓心里也明白,但是有时候人就需要自己欺骗自己。
有了太极拳的例子,张晓对于《易筋经》报以十分的期望。
第一势:韦驮献杵。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
对于第一式《易筋经》,张晓背得很熟。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张晓忽然感觉心中一动。
在自己的手心处产生了一丝热感,这股热感就像是张晓握住了一只煮熟的鸡蛋一样。
张晓很惊喜,这是张晓第一气确实感觉到“气”的存在。
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快了,张晓已经感觉到那股热流已经离开了手心,似乎在向四肢流动开来,因此张晓已经确定那的确不是错觉,而是真正的气感。
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张晓睁开了眼睛,叹了一口气,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张晓之所以不打下去,是因为张晓虽然还记得接下来的导引图,但是心法口诀是什么早就忘了。
毕竟张晓前世看《易筋经》只是出于兴趣,可没有想过要把整本《易筋经》给背诵出来,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