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宋末年的事,有一个人必须大书一笔,那人姓钟名师道。钟师道何许人也?钟师道是咱陕西冷娃。钟师道的祖先是谁?钟师道乃先秦大将蒙恬转世。咱们三秦这块土地,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你看那兵马俑里的将士们,一个个气宇轩昂,表情严肃,把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展露无遗。听说当初塑造那些人物的英雄形象时,塑造师让将士们站在跟前,然后看一眼抹一把泥,所以那些兵马俑塑造得栩栩如生,非常逼真。
话说钟师道看了钦宗勤王诏书,闻知东京告急,迅速调集陕甘两省兵马十多万,诈称百万雄师,一路东进,沿路百姓扶老携幼,欢送子弟兵前往东京勤王。到达东京时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已经结束,钟师道下令军队退回到陕西境内潼关驻扎,潼关离东京较近,一旦首都有事只消三日便可直抵东京。那钟师道跟杨家将一样,世代忠良。祖父跟父亲都为保卫祖国大西北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防备西戎东犯,西夏南进,常年跟匈奴、胡人打仗,部队军事素质高,是一支善于打硬仗,敢于五十米刺刀见红的英雄部队。
那蛮夷第一次攻打东京失败之后,金太宗从会宁移驾南下,在燕京召开了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会议召开之前,金太宗首先召见了大宋降将郭药师,对郭药师大加褒奖。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历代侵略者的惯用伎俩,他们并不是对投降者非常赏识,而是从骨子里看不起那些软骨头虫,贪生怕死鬼。之所以对汉奸们进行嘉奖,是因为汉奸们对他们还有用。从历史上看,一般当汉奸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参加那次军事会议的尽是些社会名流,在侵略战争中屡立战功的精兵良将,有粘罕、兀术、翰离不、讹里朵,那些人的名字都叫得怪里怪气的,记不全,也不需要记全,只记下几个重要人物就行了。
那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卷土重来,二次攻打东京。跟大宋召开会议不同的是:钦宗主持会议时,整个大殿里吵成一片,大家意见分歧很大,主战的主和的都有。而人家金太宗主持开会,大家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如何消灭大宋,拓展金国疆土。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只是策略上有所分歧罢了,大家经过探讨,消除分歧,很快达成一致。于是一场东京攻坚战的方略形成了。会议决定由翰离不和讹里朵担当先锋,粘罕统领大军做后应。即日宰畜祭祖,誓师东进。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金太宗完颜什么(名字记不下,以后叫完颜得了)也不回会宁了,就在燕京坐镇督战。
却说东京这边经过休整,部队恢复了元气,老百姓看新皇帝比老皇帝有志气、有骨气,敢于承担责任,有吃苦精神,都纷纷表示拥戴新皇帝,钦宗的人气指数直线上升。
快马来报,太原守将钟师远死战被俘,宁死不屈,割颈自刎。哥哥钟师道闻讯大哭,面北祭拜,誓言不除蛮夷绝不收兵!即日拔营东进,离东京四十里扎营,欲与蛮夷决一死战。
不久,蛮夷铁骑又将东京城包围。陕甘子弟兵副将眺平仲好大喜功,率兵卒偷袭敌营,结果中了蛮夷奸计,损兵折将,陕甘子弟兵元气大伤。蛮夷虽然没有攻下东京,但是损失不大。敌我双方在东京城外对峙,形成僵持局面。
钦宗皇帝深知长久下去,对我方不利,于是又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想不到偌大的勤政殿竟然鸦雀无声,主战派主和派都不发言,好像所有的人都预感到形势不妙。钦宗皇帝一声哀叹,又问道:谁愿去跟金军和谈?
只听得一人高声奏到:微臣愿往。
钦宗用目观看,竟是李纲。李纲原来是主战派,为什么此时却主动请缨前去和谈?诸位有所不知,那李纲害怕派张邦昌李邦彦之流前去和谈,出卖大宋江山。还不如自己去比较合适,倘若那金国要价不高,李纲也会相机而行,金国如果欺我大宋太甚,李纲就血溅金营,让那些蛮夷看看,我大宋也有英雄好汉!想到此,李纲又大声奏道:老臣愿往求和!
钦宗皇帝此时比谁都明白,知道派李纲去和谈非谈砸不可。于是婉言相劝:李爱卿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怕那蛮夷反复无常,派爱卿去和谈实在不放心。
可那满朝文武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你瞅我我瞅你,谁也不愿去当那替死鬼。钦宗无奈,只得派了一个枢密院副使去谈和。那金国也忒嚣张,狮子大张口,索要战争赔赏,黄金若干、白银若干、绫罗绸缎若干,还要割让疆土,还要我大宋皇帝俯首称臣,还要钦宗皇帝将那金太宗叫“叔”,还要大宋派朝廷重臣和皇家王子到金国做人质……令人费解的是,那康王赵构(就是徽宗太上皇的第九个儿子、钦宗皇帝的九弟)和太宰张邦昌竟然主动请缨要到金国去做人质,你道这怪也不怪?
这些历史资料史书上都有,说一段史书上没有的。不经意间,萍妃身怀六甲。可是东京城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钦宗皇帝不得不为萍妃考虑,怎样把萍妃安排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无奈萍妃无论如何也不离开钦宗夫君,萍妃哭诉到:臣妾蒙君王宠幸,肝脑涂地,虽九死也难以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今君王有难,臣妾哪能离开君王而苟且偷生?臣妾生是君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