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父亲的病情渐渐好转,一家人的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强母亲余氏心里对自己的儿子又多了一份骄傲。
如今,陈强算是整个家里的主心骨了,妹妹陈苗更是把陈强当成了榜样,说自己有空了也要写一本小说,要成为网文大神。
一家人这几天,其乐融融。
此时陈强的脸上一片阳光灿烂。
陈强刚接到了包子的电话,原来陈强投给包子的《菊花台》有了消息,包子对这首歌给与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首歌甚至比得上自己当年所作的《依楼》。
《依楼》是一首极为爆红的歌曲,当年直接把一个新人捧红。
《依楼》的成就不仅仅而此,在《依楼》之前,充斥华语乐坛的全是白话流行歌曲,《依楼》的歌词古色古香,极具艺术价值,刚一出现,就迅速在乐坛走红,即便是现在,仍旧有很多人翻唱。
经典就是经典,经久不衰。
正因如此,《依楼》的词作者包子也成就了顶尖词作者的名望。
让包子惊叹的是,他没想到一个写网文小说的大神,居然有这么高的文学功底,其实用文学功底形容是不确切的,应该叫做才华。
诗词是靠灵感的,光是死读书也是写不出千古名句的,只有勤奋和才华相得益彰,才有可能写出经典的诗词。
《菊花台》文字功底极强,语言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地,包子对陈强的崇拜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包子惨无人道的表扬过后,就谈到了最俗的事情,那就是这首歌卖多钱的事情。
包子给陈强了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将此歌的所有版权转让包子自己,包括这首歌的创作者也要改成黎火(包子的艺名)。
这样的好处在于,凭借包子自身的名气,这首歌可以卖五十万。
陈强听了之后,非常惊讶,一首歌卖五十万,那可是天价了,听了包子的解释后,陈强才晓得,当年包子的《依楼》可是捧红了一个巨星,现在这首《菊花台》也是一首神作,完全可以再捧红一个巨星,所以才有五十万的价钱。
不过包子说这首歌能卖到五十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已经有几年没有写这么具有古风的歌了,物以稀为贵,所以才有现在这个价。
第二个方案,《菊花台》的作者仍旧写陈强自己,包子只当一个介绍和推荐人,如果这样署名的话,由于陈强没有任何名气,投到音乐公司的话,虽然歌不错,但是价钱就要大打折扣,虽然有包子的推荐,但是包子依据多年的经验判断,最多只能卖三万。
包子说的也很实在,让陈强自己选择。
陈强现在急需钱,再说了,陈强也不打算在娱乐圈混,就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包子这个人也豪爽,两个人并没有签合同什么的,直接给陈强的卡里打了五十万。
看着银行的短信提示,卡里又多了五十万,陈强心里瞬间踏实了许多,既然有了钱,陈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小凹村的事情摆平了。
小凹村。
典型的北方农村。
这个村只所以叫小凹村,是因为村后有一个巨大的凹陷,据说以前是一个大湖,不过现在已经干涸了,村民已经开垦出来,种了粮食。
陈强选择了一个好天气,能看到冬日里难得的雪花,这才出门了。
下了大巴车,陈强踩着厚实的雪花,没走多远,就看到了自家的开办的工厂,当初了为了运输方便,就把工厂开在了距离公路最近的地方。
厂子投入生产的时候,一派繁荣的景象,现在整个厂子没有一个人,里面空空如也,只有孤零零的厂房耸立在这里,和它对面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包遥遥相对。
十年一梦,一梦十年。
陈强重生十年前,不由得唏嘘一声,只感觉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一缕青烟从厂房的一个角落袅袅升起。
陈强带着一丝疑惑,走进了厂房。
似乎是听到了陈强的脚步声,厂房的角落里走出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
老汉疑惑地看着陈强,眼睛里充满了焦虑和担忧。
“你……你找谁?”老人开口了。
陈强打量着老人,穿的很是朴素,或者说有些窘迫。
现在虽然重回到了2004年,但在陈强的记忆中,这个时候,虽然农村的生活远远赶不上十年后,生活也还是过得去,但是眼前这个老人的打扮和面容就显得有几分凄惨。
“大爷,我是陈强,这个厂子是我家开的。”陈强平静地道。
就在说话的时候,厂房里跑出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
“大哥,你不要赶我们走好不好。”
男孩穿的是一件破旧的棉袄,而且脏兮兮的,显然是没有什么衣服可以换,才穿成了这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你们怎么会住在这里?”
陈强心中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