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完成阵型变换、悬挂满旗、鸣礼炮、站坡队这些在国际上都是中等偏难的海军科目,想必对方的指挥官也不是碌碌无为之辈!”萧逸心念一动,对于对方特混舰队指挥官也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就如当初新井有贡对他突然产生浓厚兴趣一般。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了吧!萧逸无奈的想道。
也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两个素未谋面、只有望远镜中的几丝映像,相当于敌对国的海军军官第一次在见识到对方的非凡的手段之后,由衷的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就如中国的古文中所言: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萧逸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嘴角微微上翘,变出一个优雅的弧度。与他那不是非常的白却是十分干净的脸相得益彰,让人十分舒服。
“命令我舰仪仗队官兵,马上穿礼服、配步枪前来左舷甲板站坡队;其余人则在塔桥上挂起满旗,军乐队奏乐。既然对方舰队如此有规矩,我们也不能失了礼数。。。。。。”
萧逸哈哈一笑,双手随意背过身后,显得意气风发。
“命令林履中见机行事!万万不可大意——还有,让邓大哥他们都到左舷甲板上来,我们这支龙旗飘扬的舰队,决不能在日本人面前不能失了气度!”
“是!将军”
。。。。。。
不久,在舰队指挥官萧逸和“扬威”舰管带林履中的调度下,“超勇”和“扬威”号两艘钢壳撞击巡洋舰舰桥顶部便快速的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即满旗),“超勇”舰前后甲板、“扬威”舰后甲板主炮也都装填好了英国造250毫米礼炮炮弹,仪仗队队员也都整齐划一、精神饱满、以最佳的风貌状态在两舰的左舷甲板上站起了坡队。
而且,他们全都配着同样是从德国引进的毛瑟1871式新式步枪,身穿具有中西方结合特色的新式海军军服,精神饱满而又意气风发!
北洋水师官兵自从洋务运动以来,便有着自己独特的的军服样式和着装制度,将军服分成官弁、洋枪队、水手夫役等三大类,每类又分为春秋冬季制服,和夏季制服两种,对于军官还另有关于礼服的规定。整体来看,各种设计思想、服饰制度,与英国海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却又有着浓浓的中华文化特色,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居于强势地位时,对于外来文化的一种包容消化。
官升军服,即军官、士官的着装。仿照英国海军的制度,北洋水师的军官制服在颜色上采用了海军蓝,当时称为石青色,这种色彩在当时中国的军队中是绝无仅有的。军服上衣和军裤的颜色面料保持一致,春秋两季使用线绒,夏季采用穿着舒适的宝纱,冬天使用厚重御寒的呢子。军靴则采用的是传统的薄底战靴。
尽管在颜色上参考了西式的制度,但服装样式却是完全中国化的。军服上衣为传统的中式马褂,袖口宽6寸,腰摆紧小,袖口、领口、衣襟、下摆都装饰有传统的镶边和云头图案,夏季用黑色绸缎制成,其他季节用黑绒布。配合这套制服,着装时军官还必须腰束皮带,携带指挥刀。
饶有趣味的是,在使用西洋颜色制度、中式服装样式和裁剪的制服上,还有一处极为有特色的细节设计。制服的每边袖口装饰的3个空心云头图案内,引入了类似西方军衔符号的标识设计。但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近代化的军衔制度,因而在参考西方海军的制度进行设计时加以了变通,改成了舰上的职务符号,分为统领、船主、驾驶、管轮、枪炮、帆缆、军医、文案等多个岗位部门。和参考西式颜色,引用中式样式的制服一样,参照西式军衔制度,却设计出了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识别图案。
统领官即舰队司令,袖口的每个空心云头内用金线绣制3个古体的“寿”字,中央为长型,2侧为圆形,每袖3个云头内,共9个古“寿”字。舰长、大副、二副等航海军官的识别符号为长型的古“寿”字,区别在于数量的多少,例如舰长每袖7个古“寿”字(中央的云头内3个,两侧的各2个),而大副的只有6个(中央云头内比舰长减少1个)。
管轮部门的军官则形象化地用圆形的古“寿”字识别,同样以“寿”字数量的多少来区别大管轮、二管轮等职务的高低。由此也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寓意,舰队司令的军衔上同时具有航海部门的长型“寿”字和轮机部门的圆形“寿”字,意在统领全局,知识全面。
航海和管轮军官之外,其他具体技术军官的识别符号更为形象化。例如枪炮官的符号是方天画戟和红缨枪,医官的符号是灵芝寿桃和蝙蝠图案,帆缆官的符号则为中国结,文案的符号干脆是毛笔、宣纸,同样也是通过数量多少和图案的丰富程度不同,来区别职位高低。
北洋海军的军帽在清末的官吏军队行列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考虑到舰上舱房狭小、机器众多,为了方便起见,北洋海军军官春秋冬级在舰上配发的军帽实际是一种小帽,这种帽子又称为便帽,民间则形象称为瓜皮帽,与当时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