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鲨并不是一台能够在水底下战斗的机甲。”前几年在北京某处召开的一次大会上一名年龄40岁左右的中年人向大家介绍着自己新建立的一个概念机甲。“毕竟我们不可能让形状根本不符合水下行动的机甲去进行水下作战,那是潜水艇的作战领域。但是我们能不能制造一种能够在水下移动很长距离从而起到奇袭目的的机甲呢?我提出并自己设计出了一台概念机甲。起名叫做海鲨。”张明志作为一名海军战术研究人员,一直以来都持有海军也需要机甲的观点,虽然别人别人都对此嗤之以鼻。机甲的体积太大,装进两栖登陆船里根本就是占用空间,根本没有使用坦克进行登录作战划得来。因此海军内部一直充满着“机甲对海军无用”的调调,这次大会的研讨主题也就是海军与机甲之间的关系,蓝逍遥以随从学徒的身份旁听了这次会议(他还没有发言权,只有旁听权)。“我们试想一下,假如这种机甲被发明了出来,能够在海底下偷偷摸摸的行动,然后突然出现在需要他们的地方,给与敌人致命一击或者快速支援登陆的部队,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想法很美好是不错,但是研究军事不能只着眼与军事,还要思考别的方面。”另一名中年人站了起来,慢慢说道“首先机甲的形状就很不合适在水下进行移动,如果要进行移动必定要对机甲形状进行进行重新设计,那么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1即使大修之后机甲在水中的移动能力是否能够向潜水艇一样,是否能够有一定的隐蔽性,总不能被声呐一听就发现。还有修型后的机甲陆地作战功效是否会下降,能否达到之前的功效,毕竟整个机体都被大型改造过了,甚至动力部分还需要重新设计。2对机甲进行重新设计需要花费多少金钱与时间还有人力,后续实验又要花费多少,我们花费这么多(假如)制造出了这台机甲,我们是否能够回本?!他就阵如同你想的那么无敌吗?》”这名中年人正是“海军机甲无用论”的支持者与捍卫者之一,他的发言得到了绝大多数的支持与认可(包括蓝逍遥)很多人在下面鼓起掌来,这让张明志很是难堪,以至于主持人和台上的领导一起努力才把会场控制住。之后众人就在对张明志的不理解之中纷纷离开了这次研讨会,再走之前,蓝逍遥看到1个穿着白大褂的老爷子和他的几名随从人员叫住了神色尴尬的张明志,之后那老人说了什么,蓝逍遥看到张明志满是尴尬的脸上立刻放出了光彩。之后蓝逍遥凭着记忆查到了那名老人的资料,是我国一名著名的生物学家?
“生物学家来参加机甲研讨会?”蓝逍遥感到很奇怪。
之后好几年里,蓝逍遥再也没有听过任何关于海军用机甲的丝毫传言,当然蓝逍遥也认为海鲨的设想也是无稽之谈,直到前一段时间他被直接招到位于海南岛的海军实验基地,他才发现当年被称为无稽之谈的设想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造出了第一架原型机。而为了达到让机甲潜水的目的,这台原型机上使用了最新型的生物科技而非机械科技——这是一个在背部装有一次性生物囊的机甲。
之所以让蓝逍遥来进行第一次下水测试是因为蓝逍遥在军队服役过,机甲驾驶技术过硬,战争中可以边听着德哈姆的吼声边安安静静的修机甲,心理素质过硬,万一测试中出了点啥事也不会被吓破胆。第三是因为蓝逍遥开机甲还修过机甲,甚至还参与过机甲设计,因此他比普通的试驾员更能发现出机甲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说让蓝逍遥试驾机甲已经不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了。
但是当蓝逍遥看到这台机甲的时候他确实实实在在的被惊呆了。不管是机械与生物的完美结合,还是异想天开的设计理念都让蓝逍遥惊呆了。这台机甲背后带有一个特殊的背包,这个背包里拥有中国生物研究所制造的一次性生物囊(背包可不小),通过电刺激可以让这个生物囊从机甲背后的背包里快速膨胀,直至将整个机甲包裹到里头,成为为一个球型,然而这个生物囊构成的生物球是能够进入水下的,并且能够承受足够的大气压。“那么这台机甲在水底下怎么行动呢,难不成是跟着洋流什么的飘动吗?那样子的话根本没有什么用啊。”蓝逍遥当时就发现了这个最大的问题,这机甲在水下根本不能凭自己的意愿移动啊。!真就是个漂流棺材!但是研发中心的人员告诉他“这只是一台以军刀机甲设计为原型快速制造出来的试验机,为了就是测验生物开发部门制造的囊到底好不好用罢了——既然只是个项目测试机,蓝逍遥也没有什么好吐槽的,很快就钻进了这台以军刀为原型的实验机驾驶室里。
他这台机甲的驾驶室明显要比军刀机甲的驾驶室密封能力更强,并且内置了液态氧气,足够蓝逍遥在不接触外界的情况下呼吸一整天。蓝逍遥进去后打开了通讯频道,向测试总指挥部表示机甲一切正常,随时可以开始。而指挥部的人再次确认万事ok之后,果断了下达了开始测试的指令。蓝逍遥的机甲首先被运到了深达五十米的人造水库之上。由大型吊车吊车将他掉到水库正上方“我去,这不会直接把我扔下去!那个生物囊我压根还没启动好吗?”然而总指挥部好想没有听见他的喊叫,随着“测试开始”的声音,吊车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