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向就是如此,从来不会限定题材。而是给出一句话或者一个场景,由参赛者自己破题,写作。
你可以断章取义,也可以按照这句话的意思进行破题,也可以写这句话背后的故事。总之,只要和这一句话扯上一丁点关系,就算破题。
比如,这一次的题目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可以写友谊,可以写西域风情。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你可以写唐朝的事情,也可以写王维的诗画双绝。
总之,不管你怎么破题,只要能和这句话扯上关系,就算切题。
朱子清看到这个命题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友谊,随即就把这个想法抛弃了。
从友谊着手破题,他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人选择从这个角度写,那就是上百篇类似的文章。
自古以来,歌颂友谊的文章数不胜数。就好像唐宋二朝把诗词写尽了一样。前辈们也罢友谊写尽了。想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出新意,太难。
虽然他自信,自己脑子里的那些歌颂友情的优秀文章绝对不会比这个世界任何人的差。但后来者就是后来者。想拿高名次,太难。
所以朱子清第一时间就把友谊排除了。
他毕竟不是自己创作,而是要借取记忆里的文章。干脆就不在自己想怎么破题。而是在大脑里搜索和这句古诗相关的文章。
因为是自己的记忆,很快就想到了一篇和这句古诗相关的文章。
这部文章简直就是为这句诗量身定做的一般,不需要经过任何修改,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这部作品就是前世文学大师余秋雨的作品《阳关雪》,这篇散文被收录在他的文集《文化苦旅》里。
关于余秋雨先生,在这里就不在赘述,免得大家说我发洪水。但本人对余秋雨先生是非常喜欢的。
作家里面,我最喜欢的一个是余秋雨先生,还有一个是路遥先生。在这里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看他们的作品。相信你们的收获会比看一万本网文都大。
《阳关雪》创作于上世界八十年代。作者通过对自然、人文景物的游览和描述,对历史、文化艺术进行的深层思考,努力寻求文化灵魂与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意境深邃辽阔,想象悠远。
作者采用多种方式,巧妙地把情和理和谐交融,表现出丰富的情感。
这篇文章在前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文章里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就算挪到现在这个世界,也会引起文坛共鸣的。
原本朱子清并不准备现在就把前世那些太有影响力的作品搬过来。太容易引起争议了。
这些作品和武侠不同,武侠写得好人家最多说你有天赋。可这些过于深刻的作品,由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写出来,太过于惊世骇俗。就不是区区“天才”二字所能应付过去的。
只是,和肖景光的一席谈话最终还是使他想明白了一个事情。自己脑子里经典作品太多了。古今中外应有尽有。
把一个世界的文坛百年精华全部放到一个人头上。就算那个人是世界文化大师,也会遭受质疑。
既然早晚都要遭受质疑,何必在乎现在和以后呢。与其前怕狼后怕虎的,还不如现在就光明正大的站出来。谁爱说啥就说啥去。
只要自己能不断拿出优秀作品,只要他们抓不住自己抄袭的证据,谁能奈何的了他。也许质疑着质疑着,大家也就习惯了。
对,他就是准备让质疑成为一种习惯。不只是他自己习惯,也要让读者们习惯。
当大家都习惯了他被质疑之后,质疑反而就不在是问题了。
《阳关雪》全文两千七百字左右。朱子清并没有一下子写完,而是一边写一边做思考状。但即便如此,把全篇复制完,时间才过去了四十多分钟。
写完之后,看看周围,大家都在埋头创作。教室里“沙沙”的写字声汇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
监考老师也正坐在椅子上安静的翻着自己手里的书。大赛复试考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监考老师。
每个教室里的那个人,与其说是监考老师,不如说是帮大家解决一些小问题的助手。
作文考试,互相抄袭太难。如果真是抄袭的,阅卷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
就算替考也没用,每个教室里都有摄像头。前十名的考生每一个都会被查看视频录像。如果有替考或作弊现象,根本无法隐藏。
这也是为什么朱子清没有一口气把文章抄完的原因。
至于十名之后,新概念作文大赛只评出前十名。然后在剩下的考生中选出五十篇优秀作品,和前十名的作品组成一个合集进行出版。
但这五十篇是不分名次的,统称优秀奖。至于被选剩下的,谁还管呀。
如果哪个考生质疑谁作弊,也可以申请大赛委员会查阅视频资料。
复试时间为一个小时,现在还有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