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我是大文学家> 第15章 文坛起波(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文坛起波(修)(1 / 3)

今晚,对很多人来说都将是不眠之夜。期待了大半个月的《萌芽》终于到了。那篇未见其文,先闻其名的《病梅馆记》也终于得窥全貌。

这篇文章,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有人觉得一般,有人觉得不过如此。但大多数人都觉得名副其实,不枉十几天的期待。当得起经典二字。

在《萌芽》新一期出版之后,第一篇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很快就问世了。

著名作家顾步明在文学家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与政治有着天然联系》的评论。

他在开篇就写道: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一再证明,文学并不仅仅是教人恋爱的,文学与政治实际上有着天然的、甚至难以切割的联系。

接着自然而然引导出《病梅馆记》就是一篇政治讽刺文这一结论。顾步明在评论里说,这篇文章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话。

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政治,寓意十分深刻。

这篇评论的出现就好像是一个信号,原本平静的湖面霎时间波澜四起。关于《病梅馆记》的评论一篇接一篇,蜂拥而来。

知名大V在围脖上发表评论称:“《病梅馆记》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

著名时政评论员路人甲发表评论:

“政治和文学向来是不分家的,这点《病梅馆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从这篇文章里看到了思想自由之宝贵。

要实现民主自由,前提就是人民的思想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不是你面壁十年在脑中冥思苦想的自由,不是你对着空气说话的自由。

而是你运用各种工具和各种途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等——表达意见和思想的自由。”

在这篇评论中,路人甲还用一个比喻形象的阐述了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

“文学家不过是报晓的雄鸡,他们能给政治家提供真实的信息,在客观上为政治家提供了服务。

但即便这样的“雄鸡”不叫了,朝霞也一样会如期升起,而政治家缺少了“雄鸡”的提醒,极有可能沉醉于自己营造的温柔乡里,长睡不醒。”

最后,路人甲在评论的末尾呼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政府当纳贤才,听民意,只有美丽开放的语言和思想之花才能结出民主的果实。

博客达人李天星也发表了一篇新博客:“作者作本文的主题,是表达要求改革、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

这篇文章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字,但行文紧凑,层次清楚,从梅的产地、评梅的标准、夭梅者的心计、梅的境遇到疗梅的决心、行动、计划、感慨。

层层深入,周密、充实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用了不少整齐、简短的句式,铿锵遒劲,富于感情,读后使人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愿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有好就有坏,有夸就有骂。夸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都一股脑的说出来,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激动心情。

骂的人也不甘人后,从各种角度找茬,把自己能想到的毛病都一一列出,然后又旁征博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明。

比如某著名作者就在自己的围脖上写到:“作者为什么认为如此美丽的梅是病态的?是不是因为他心中的某种情绪?

或者他本不觉得这些梅是病态的,只是借此来表达另外的想法?这样对梅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既然那些歪枝斜梅被认为美丽,那么为什么作者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让它们再回到原来自然、难看的样子?难道梅花不正是为了让人欣赏而存在的吗?”

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立即在局部引起了小轰动。大家纷纷留言或转发并艾特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围观。

一瞬间,这个平时没多少人关注的作者突然小火了一下。他的围脖转发量前所未有的破百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下面的留言惊呆了。

某路人乙:原来《病梅馆记》的作者是在写梅花啊,我一直以为是借物喻人呢,感谢你的解读,又涨姿势了。

某路人丙:就是就是,不知道这个作者怎么想的。放着花匠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美丽梅花不要,还要恢复原来不好看的样子,太不尊重花匠的辛苦了。

……

著名作家戴志胜也转发了这条围脖:刚被一个朋友艾特过来,然后惊呆了。居然有人真的以为《病梅馆记》是在写梅花,居然还是一位作者。不过除了这位之外,不会还有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

著名评论员在天下论剑论坛发表了评论,直言作者在哗众取宠。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国家在兔党的领导下日渐昌隆,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兔党还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并提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方针,对文学界的鼓励和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者不顾实际,写出这样一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