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第971章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934-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71章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934-2(1 / 10)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934-2

物权法之对抗效力

一、基本理念

(一)定义

物权法之对抗效力,即物权法之排他性效力,是物权法执行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物权法实施日期开始之后,对于除宪法以外的同类内容的旧法律可以进行对抗,清除或者撤销不合时宜的法律规定,增加新法律内容,从而实施新的物权制度,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相对于执行效力来说,其是辅助性法律效力,有增强执行效力的客观效果。

物权活动中,有物权对抗无物权、有优先权排除无优先权、此一物权限制另一物权、优胜物权淘汰劣势物权、新成立物权消灭旧有的物权、合法物权排除非法物权,以及行使各种各样的物上保护请求权、物权保护请求权等等,直接或者间接由物权法产生的执行效力或者溯及效力,都有可能生成物权法之对抗效力。

每种法律都有一定角度的选择性、实用性与排他性,以自身的特性彰显自己的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每个权利人甚至每个义务人,只能在法律有限的对抗效力基础上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物权法以及物权人、物权关系人和物权义务人、物权义务关系人,亦概莫能外。

中国物权法既是特立独行的基本民法、基本权源法、基本担保物权法,又是公法与私法、民法与商法相结合的混合物权法,是规范与调整公共物权与私有物权、其他物权之一体化式网络系统的物权法。因此,物权法本身之对抗效力很有特色,物权法联合的对抗效力亦很有气派。作为21世纪新型的当代物权法,物权目标责任制不是限于民事责任范畴之内的,治安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都包括在内。因此,物权法之对抗效力,基本上或者总体上应当是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多种成分、多种法律效力并存的。诚然,物权法之单一对抗效力也是常见的,比较其他的一般民法之效力是较优的。

依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物权法从开始实施日期起,就可以独自地充分发挥作用,并且对于其更新的内容和增加的条款予以法律的保护,使得所有的条款得以长期地顺利地贯彻执行。就其法律基础而言,首要的是与宪法规定相吻合,否则就会是于执行效力和对抗效力两个方面均大打折扣,甚至于丧失应有的效力。

物权法之对抗效力,是一种法律权威性及其优先权、排他权的再现,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生成条件:

一是依据法律规定生成的对抗效力。

《立法法》关于立法权限、法律效力与法律关系的规定,有利于物权法之对抗效力的生成与发挥。

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物权法》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正确对待法律关系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安排。

物权法第2条开宗明义地规定:“因物的归属与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物权法第8条再度规定:“其他相关法律对物权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基于上述原则立场,物权法充分发挥了了确认、保护、利用和规范、调整、限制物权的本职能效,并于不动产和公共物权方面,大量援引了行政法、行政经济法、政策法规方面的内容。如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等不动产的物权与权利,是从数百部公法中精选而成的。这种做法的结果表明,使得物权法的执行效力和对抗效力、溯及效力呈连锁反应、整体性提高的趋势。而生成联合的对抗效力,是物权法最大板块、最显著成绩的表现。

从以上规定中反映出的法律关系问题,所谓“物权法之对抗效力”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物权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其他法律产生对抗效力,其他法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物权法产生对抗效力。处理法律关系的原则之一,就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确切地说,“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对抗效力原则是个总原则。在这种原则统帅下,可能会遇到平行法之“后法优于先法”、“专门法优于非专门法”、“具体法优于抽象法”以及“权源法优于非权源法”等方面的规则。后法对于前法、专门法对于非专门法、具体法对于抽象法,都有一个增益的内容,所“增益”的法律条文与上位法、自然形成“增益”性的对抗效力。

现行的物权法,是新鲜出炉的“后法”,是追溯权源的“专门法”,是决定国家、集体、私人、其他人等每种权利人之物权家谱的“具体法”。并且,从天上到地上、地下,从地上、地下到海洋,从有形物到无形物,从要式物到略式物,从一般物到特种物,从有益物到有害物,几乎是事无巨细的自然物、人造物和登记物、交付物被物权法一网打尽,进行派对。在定分止争方面独具匠心,对抗效力生机勃勃,成绩斐然。

二是物权法自身的有利条件生成的对抗效力。

物权法与其他法律以及法规、条例、条令、规章有比较优势,即可体现其法律实施的优先权、排他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