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手段,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最主要的条件是:一是生产要素商品化。要使资源配置市场化,不仅要求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化,而且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科技、信息等商品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反映灵敏的市场机制。二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三是产权关系独立化。市场主体—指那些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必须拥有自己的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有资格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四是生产经营自主化。生产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自由选择投资地点、行业部门,确保经营范围和经营目标。五是经济行为规范化。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讲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契约合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按照执政党提出的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设想,归结为三个制度和三个体系。三个制度: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三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二是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三是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源,学术界认为是与邓小平理论有关。实际上,邓小平从来没有提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更没有说过一定要把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来取代计划经济的实质。有的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中国一些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如吴敬琏之类的人物提出来的新概念。
吴敬琏早在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从此以后就由一个计划经济学派蜕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经济学派,他较早提出中国要实行市场经济,并且系统性地阐述市场经济理论,人们送给他个绰号“吴市场”。其实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于祖尧研究员。1979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价值规律理论研讨会上,于祖尧提交了《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文,阐述了四个现代化、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历史千年网《社科院于祖尧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另外一个版本,是指四川财经学院经济系教师袁文平是最早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人物。1979年2月袁文平参加四川省价值规律理论研讨会,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校报电子版第397期《袁文平最早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是提过市场经济的概念,并没有提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邓小平最早于1979年11月26日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文中谈到:“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与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很大的修改。此项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学术界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指导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主流媒体对于这种概念采取一边倒之势,一些质疑这种概念的干部、群众与学者已经被边缘化。有的辩护人说,各种市场化弊端、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化、两极分化、新三座大山、经济泡沫、崇洋迷外、弱势者利益不保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