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第七章 风动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风动 二(2 / 2)

某一个角度来看,华商会是同盟会商政司属下的一个外围延伸组织。

阎应元也是同盟会的大佬之一,随他一起参加会议有徐玉扬为首的江阴系将领。由于在常州战场的对峙,大部分高级将领都在前线过年,包括忠义镇的何常、季从孝、王公略,铁一镇的项真达、罗子牛、鲁无巧、侯世荫等人。驻守在前线的,还有来自福建郑系的洪旭,以及举义反正的原绿营军将领李元胤。这俩人高旭虽然看重,但是就算他们在崇明,以他们的资历还不够参加这个核心会议。

作为同盟会的创始人、现任会长的高旭,他现在正为自己的随员幕僚头痛。面对繁琐的公文,高旭强烈需要一个秘书型幕僚来替他过滤总结。当初夏完淳、陈永华、沈从文这三人都作过他的随员,但是由于人才紧缺,没有多久,高旭都把他们外放了。夏完淳弃文从军,高旭让负责浦东军区的新兵营训练。陈永华这个人高旭是作为未来科学家在培养的,放置在尤溪基地,参与军工技术的开发。沈从文是个颇有天赋的政务人才,自从在上海县推广新政以来,上海县已成为光复区新政建设的规范县。至于当初旭卫队的俩个队长,徐鸿成为旭卫镇的提督,史必达成为江南舰队的提督。这些追随过高旭的人,都成为了方面人才。

现在同盟会像个磁铁石,吸引着无数的人才来投效,但是这些人才都在各司各部的考核之下。建立一个人才选拨体系,把人才输送到自己的眼前,是高旭当务之急的工作重点。

在人才选拔体制没有成熟之前,举贤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为具有为后来者的优势,对于那些能被史书所记载的名字,高旭还是很敏感的。在顾炎武提交的宣政司的年度报告之中,高旭发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随着同盟军的数场大捷,为同盟会的发展创造下巨大的机遇。在过年的一年中,顾炎武负责会务的开拓发展,主要发展了两个分会,一个是浙江分会,一个江淮分会,这两个分会处于长三角光复区的一南一北,是同盟会南北开拓的重要阵地。

暂时来说,对于高旭在《同盟宪章》所提倡的轻君重民的民本理念,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没有人能比得上顾炎武的理解。他本来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高旭所倡导的理念正是他的追求之一。所以,对于会务的开拓发展,高旭全权交给顾炎武负责。浙江、江淮两个一南一北的分会,都是顾炎武亲手筹建的。

当高旭看到报告书中,顾炎武任命的浙江分会的负责人,高旭才明白什么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同盟会浙江分会的会务长,竟然是黄宗羲。

在明末清初,黄宗羲的鼎鼎大名,高旭自然不可能不知道。他与顾炎武一样,也是明末有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大胆怀疑君权,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主张,而黄宗羲也对“家天下”的君权进行抨击。另外,他也赞同废除八股的科举取士,主张多渠道录取人才。而且也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同同盟会所倡的工商皆本的治政理念。可以说,在治政理念上,黄宗羲算是个同道中人。

黄宗羲能参加同盟会,一是他本来是浙江余姚人,正处在长三角同盟会运动的暴风眼附近,同盟会的诸多措施新政吸引着他。另一个是浙东鲁王政权在清军的攻击下一败涂地,鲁王避难舟山,浙东官绅想依靠朱明宗室的救亡之路飘渺无期,像黄宗羲这样的有识之士,自然投身到同盟会活动的大业中来,并且以他的名望和能力,得到顾炎武的赏识,全面主持浙分会的发展。

能得到黄宗羲的投效,可谓是近水楼月先得月。明末三大思想家,高旭已经直接或简接地得之其二,还有一个是王夫之,这个时候大约在广东的永历政权那里挣扎求存。高旭相信,只要他的事业更进一步,终有一日,明末时期的这些人才,最终会成为他的臂膀。

至于另一个名字,江淮分会的会务长,与阎应元一样同样姓阎,叫阎尔梅。对于这个阎尔梅,高旭只稀依记得他有一首血气横溢的诗文:“死将为厉鬼,生且为顽民。”

高旭虽然不了解阎尔梅这个人,但对于负责江淮分会这样中高层人员,在邬含蓄的宪兵情报处必定建有背景档案。为了防范满清朝廷对同盟会有可能的渗透,这种背景调查是必须的。

从宪兵处调来阎尔梅的档案之后,才知道他是江苏沛县人,明崇祯三年举人,为复社巨子,在江南士林中颇有声望。他曾做过史可法的幕僚,清军南渡后,他坚持抗清活动,散尽万贯家财,用以结交豪杰之士,立志反清。去年下半年,他在顾炎武的推荐下,加入了同盟会,成为江淮分会的负责人。

这样的名士,人格气节是不容置疑的,最主要的是,他的实务能力能否匹配他的诗才与名气,能否经得起同盟会这个大融炉的考验,这尚需试目以待。

adfsf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