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第五七章 挺进浦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七章 挺进浦东(1 / 2)

作为高老庄之中的核心兵工基地,位于北坊的高氏工坊的守卫极其森严。从澳门葡萄牙军火商人手中购买到的三千火枪以及十数门西式野战炮,第一时间运进工坊之中进行测试。当然,高旭看重的不光光是火炮本身,特别是从澳门重金招募来的几个熟悉西式火炮操控的教官,对这些高技术人才,高旭也让老家伙给以妥善的安排。

将近一个月的反复试验,高氏工坊的负责人孙拐子终于实现在铁模式铸炮的流程。相对于传统的泥模,由于铁模无需像泥模那般需要几个月的凉干,而且一旦成形之后,可以反复使用,极大减少了气泡的产生,而且由于成型后的炮膛的光滑度远胜于泥模,所在铁模铸炮不论在质量还是度上,相比于泥模,在生产效率上实在是天地之别。

因为用新式的铁模铸炮,就可以对火炮的口径进行精确的定型,而不像每具泥模铸造时误差过大。高旭一直推行标准化生产,对于野战火炮的铸造口径,暂时统一以两种口径为主,一种是拿破仑时代的十二磅前膛野战火炮,另一种是六磅炮,也就是所谓的大拿仑破炮与小拿破仑炮。

至于命名,按照这些火炮的将来炮轰满清鞑虏的使命,对于这两种主力野战火炮,高旭则以“大破虏炮”、“小破虏炮”相称,而不是明代惯例的某某大将军炮。

大破虏炮的各项数据,高旭大体上参照后世的十二磅拿破仑炮设计,其一百二十毫米的口径能够容纳重达五公斤半重的重型铁制炮弹。一门标准的大破虏炮炮管长一米七左右,全炮含炮架共重一千多斤,相比起明代那些重达数千斤的红夷大炮,大破虏炮虽然在火力与射程方面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这些缺点在机动性上得到了弥补。至于以高旭看来,在转瞬万变的战场上,机动性是火炮致胜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铸造成本方面的考虑,大小破虏炮的都是由铁心铜体铸成。崇明岛是个沙岛,除了大片良田,根本没有别的资源,铸炮所需要的铁料与青铜都需要从广东、云南等地购买。为了铸造第一批出产的四门大破虏炮和八门小破虏炮,孙拐子已用尽了工坊里的铁料库存,有一部铁料还是回炉了十几门旧式明制火炮才凑成的,至于青铜,高老庄内外的铜制器几乎被孙拐子扫之一空,全拿去回炉铸炮去了。

四门大破虏炮、八门小破虏炮,刚好够高旭装备一个火炮哨。在同盟军的四四制军制中,一个哨相当于四个队,十六个什,按后世的三三制来说,相当于一个营级战术单位了。每一个火炮队装备一门大破虏炮,二门小破虏炮,配备三辆大小炮车、四辆弹药车以及二十多匹马。

第一批大小破虏炮出产之后,高旭让马三炮的火炮营投入训练。相对于火枪,火炮算得上是个高技术军种,幸好火炮营的炮兵大部分来自高氏工坊的工匠,对于火炮的操作并不陌生,但在测准技术上,还是存在极大的欠缺,比如在矩度与距离的估算、铳规的形制与用法、铳尺的刻划与弹药的装填、星斗与火炮的瞄准等等方面,这些操作技术就仰仗从澳门重金请来的葡萄牙外籍教官了。

当然,高旭对于炮手的训练并没有当甩手掌柜,至于操作火炮所需要的三角函数知识,仰角、重力、空气阻力与射程相关的弹道运动的理论基础知识,大约那些葡萄牙教官也比不上高旭。

由于高旭对于火炮营寄以厚望,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高旭每天都要抽出大量时间到高氏工坊参加孙拐子与马三炮的试炮训练。定量火药装弹之下,不同的仰角得出的不同射程之间的数据,都需要通过一炮炮的射击实践中算出来。有着现代知识的高旭自然是火炮操控技术学得最快的一个,最后高旭按照火炮训练的实践数据,编撰了《炮兵操典》,交给马三炮,让他去加强火炮营炮兵的协作训练。

对于铁模铸造法,高旭实行了严密的技术控制。说实在,这个以铁模铸炮的新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但这个铸炮法所得到生产效率与火炮质量实在是革命性的。要是让满清也得到这种铸法,那算是严重的资敌行为。在高氏工坊的铸炮厂里,就算是葡萄牙教官也不得入内。为了安全,高旭等掌握了西式火炮侧准技术之后,马上就与那些葡萄牙教官解除了合约,派船送他们回澳门去了。

高旭可以想像得出,如果以后同盟军的火炮营装备了机动灵活的大小破虏炮之后,要是在战场上取得瞩目的战绩,在满清方面,要是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肯定也会学样的。三顺王中的孔有德、耿仲明精通火器,他们当年就在徐光启与孙元化这对精通西学的师生的教导下,学会了西式火炮的侧准与操控技术。也就是说,在将来敌我双方的火炮对轰中,同盟军的炮手在火炮射击精度上并没有绝对性的优势。而且在生产力方面,坐拥了整个北方资源的满清肯定是强于现在的高氏工坊。所以,能提高火炮质量与生产效率的铁模铸造法就至关重要。

当然,在火炮的实战战术上,比较推崇拿破仑的高旭自认在满清方面还有人达到他那般“高”而富有“前瞻性”的程度。

∶∶∶∶∶∶

经过八月份整整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