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日月大明> 第35章 于永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于永佑(1 / 2)

对于一个精通各种金属制作的高级铸剑师来说,精致的机械的确很有吸引力。

端详眼前的图纸,于永佑对翁之琪一抱拳:“大人,您可是要制作一种传动机轮?小人自幼对于这些机械非常感兴趣,也许可以给大人提供一些帮助!”

翁之琪有些错愕,他愣了一下,但随之释然,先进的传动系统,他很需要,一个懂得古代机械传动系统的人,绝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在同时,翁之琪意识到,他小看了古代国人的科技与机械知识。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杠杆、滑轮、轮与轴等简单机械,约六七千年前就出现了陶轮、商代发明了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机械—桔槔、春秋时期发明了弩机、西汉时已出现了金属齿轮、东汉时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验震仪器—地动仪等。随着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得到不断发展,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开始存在,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等。

随着机械的发展与进步,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新式提水机具翻车出现了。在唐代,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车船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还出现了筒车。宋代木结构的水运仪象台使用水利进行驱动,更是机械力发展的一个顶峰。而到了统治时间很短的元代,滚柱轴承的出现也属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装置。

而到了明代初期,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明人建造了古代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舶。明代还发明了活塞风箱,它是宋元木风扇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金属冶铸的有效的鼓风设备。在明中叶或稍前,木帆船已能逆风行驶,并拥有全风向航行的能力。长期以来,在中国沿海一带多利用扬州立帆式风轮推动翻车,以提取海水晒制食盐。

尽管这些机械制造主要仍靠手工操作,但它体现了华夏民族对于各种先进机械技术的发展。

翁之琪突然意识到,也许在西方,这些机械构件已经存在了很久,而且,必然在不停的进步。这些东西,在翁之琪的记忆中的确有些模糊,但他突然想起,西方的自鸣钟表、风车、水力等机械,这些最初的机械,它们是西方工业进步的基础。

既然出现了这些最基础的机械,那么这就意味着,机械已经在欧洲得到了发展,它需要的只是那一次工业大革命。看来,还是因为,那个在不久之后即将野蛮统治华夏的朝代过于腐朽与愚昧,这才使的这些先进文明,还有各种科学技术没有机会得以继续发展下去,他们的蒙昧与无知使华夏落后了别人不下百年,甚至几百年。

“于先生既有此意,那么就请先生再看看这张图纸。”

翁之琪转身打开一旁的书橱,把一个小红木箱放在桌子上,随后,一张图纸轻轻的被推到于永佑面前。

作为世代匠人的后裔,于永佑对图纸上面的这些东西太熟悉了,他从小对于木材、各种金属材料的制作都耳闻目染,而且,他显然也非常感兴趣。这张薄薄宣纸上的东西,对于象于永佑这样的人来说,并不难理解,那是机轮的一种组合,是一种传动系统。

于永佑仔细揣摩着图纸上这个传动机轮组合,他嘴里开始叨念:“这不是木质材料可以制作出来的!”

沉吟片刻,于永佑很快反应过来:“我明白了!这个传动机轮的组合必须使用钢铁,需要大小不等的机轮组合在一起,还需要一个轴,一个异常坚硬的轴。”

翁之琪感觉自己的心在蓬蓬的狂跳,这是他根据记忆绘制的一种最简单的齿轮咬合联动装置,里面包括齿轮、轴承、皮带。它属于一个整套的联动系统,于永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看懂,这说明于永佑具有非凡的机械知识。

翁之琪兴奋的赶紧追问:“如果由先生来制作,这个联动装置是否能够成功?”

“大人,如果使用铜铁,这并不难,但恐怕强度不够,也经受不住磨损!这个机轮组合若想有一定的强度,小人认为可以使用精铁。”

翁之琪怎么会使用铁,他的士兵都使用的是包钢战刀。这个联动装置于永佑竟然不感到特别惊讶,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但瞬间,感觉有些被轻视的翁之琪突然意识到,这个于永佑很专业,非常的专业,他对这个装置应该熟悉,也就是说,他肯定见到过,或者使用过与这个联动系统类似的机械装置。

带着灿然的笑容,翁之琪继续道:“材质的问题先生不用担心,最重要的是这个机轮组合中心的轴需要一个轴承,而轴承最重要的作用是,它可以使轴与齿轮非常轻松的运转起来,用很多的齿轮进行咬合,它都可以毫不费力的转动,只要动力存在,它的转动就不会停止,这个联动机轮组合最难制作的还是这个轴承!”

再次拿起图纸仔细看了看,于永佑开口道:“大人,您所说的这个轴承应该叫轴滚,可以用铁或者铜打造出来!”

“如果我们使用钢来打造轴承,哦。。。轴滚!于先生认为怎么样?”翁之琪满脸欣慰的笑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