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十一年,时西元耶和华纪年1378。
这一年,自放牛娃兼乞丐、癞头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1368年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已经有十一年。
这十一年,对在明王朝与元主的多年征战中,受尽战乱之苦的中原及东南部老百姓来说,是难得的修生养息时机。虽然大明的统治,在西南有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残元势力盘踞,北有元太尉纳哈出拥兵虎视眈眈,远居捕鱼儿海(今贝尔加湖)的脱古思帖木儿北元王朝还一息尚存,但大明这一延续276年,历经16帝的王朝,此时已经开始显现其繁荣的初端,经济逐渐发展、商贾往来密集,老百姓也渐渐安于耕耘与劳作,忘却曾经颠沛困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痛楚了。
这一年,大明的都城南京,张灯结彩,举城红遍,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这一年,正是宁国公主——朱元璋和历史上著名的大脚皇后马氏秀英所生的第一个女儿——出嫁。
这位贵不可言的宁国公主要下嫁的是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梅殷是朱元璋的16位驸马中最被皇帝看重的一个,世人都赞说他“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而且年纪轻轻就做过山东学政,朱元璋也称赞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是一位文武全才。宁国公主生得面目姣好,全然不像相貌奇丑的癞头和尚朱元璋,所嫁之夫婿又才华出众,这一桩郎才女貌的皇室婚姻,给大明初年的朝廷和百姓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力量,举国上下都为他们的美满幸福祝愿。
这其中也包括了忙于厉兵秣马,即将出征西番的沐英与他手下数万将士。
所谓西番,是大明征战甘肃青海等地时,向朝廷臣服的十八个藏族部落。这十八个部落原来一直依附于元朝统治之下,史称“西番十八族”或是“洮州十八族”。姚州,就是现在甘肃甘南州的岷县、临潭一带。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徐达、李文忠、康茂才等人开疆扩土西进时,元朝统治者土崩瓦解,十八族转投大明旗下。
也正是宁国公主出嫁的这一年,十八族番首手下三个副使臣,叫做舒朵儿、乌都儿及阿卜商的,不满番首的统领,共谋叛变,一起把番首给砍了,占据了纳邻等七站之地(可怜的十八族番首这个堂堂大明朝廷命官,稀里糊涂被手下所杀,在历史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朱元璋听到后大怒,升任沐英为征西将军,出兵征讨。
这个沐英,自然就是云南沐府的老大,金庸笔下沐剑英、沐剑屏的先祖,曾经舍身救主,与朱元璋生死之交,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威震天下的西平侯、黔国公。沐英一生为大明统一和稳定征战三十年,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谥号昭靖,塑英像于功臣祠,还被赐予享受皇帝的太庙祭祀,在明朝的开国大臣中实属罕见。不过此时的沐英,还只是征西副将军。沐英因为洪武九年以副帅之职与大将邓愈征讨吐蕃大捷,得封为西平侯,是公认的对付番兵(藏族士兵)的行家里手。邓愈在征吐蕃回朝的路上死了,这一次西番叛乱,沐英理所当然被朱元璋启用。朱元璋任命他为征西将军,与蓝玉等将士统兵征西。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
南京城内鞭炮齐鸣,鼓乐喧天,宁国公主连绵数里的迎娶仪仗潮水般缓缓由西市移向东市。无数市民排列在街道两边,满怀祝福或是羡慕嫉妒乃至悔恨、痛恨等心情,喧闹着观礼。
南京城外栖霞山下,沐英帅旗一挥,四万精兵在先锋征西副将军蓝玉的带领下,即时开拔,向甘陇进发。
栖霞山腰,碧云亭畔,一位简装妇人,一手扶住一棵虬劲古松,一手搭在两弯柳叶眉梢,挡住暖阳的光线,望向长江。
碧云亭位于栖霞山虎山之巅,又名“望江亭”,登临仰天而望,但见碧云万里,俯视平野,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条貌似半岛的平顶岗峦,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悬岩,仅一石与山道相连,构成别具一格。其东侧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无比,西侧,由松涛林海铺成的起伏岗峦,蛰伏于脚下,不时随风传来呼啸而起的林涛吼声,恰似“沙场秋点兵”。
妇人向北眺望,洪涛涌过足下,大江尽收眼底,两岸沃野千里,旷阔无限。眼见数万精兵,鱼贯分队,牵引战马,踏上罗列在江边的战船。鼙鼓声中,江鸥点点,波光粼粼,战旗猎猎,数十种大小不一的战船鼓起横帆,向北岸驶去,隐约里,领头的一艘后湖金水河船样式的平船甲板上,一员虎将端坐正中,一身亮白烂银铠,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身后如氅大旗,飘展似鹰飞鸢舞,旗中大书一字——“蓝”。
良久,旁边一个老婢女说道:“五夫人,蓝将军已经走远了,站太久会劳动胎气,请夫人回去吧。”
妇人应了一声,没有动。又过了良久,直至斜阳西坠,栖霞禅寺暮钟惊起满山飞鸟,她才缓缓回头,举步移向山道边等候的一顶四人小轿。老婢女小心扶着怀胎数月的她上轿,四名轿夫抬起妇人,小心下得山来。他们没有发出声音,只是沿着山下南朝陵墓的平整砖道,在道旁神态威猛庄严的双角天禄、独角麒麟、无角辟邪等镇墓神兽注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