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华帝国的密码> 第70章 皇帝钦佩的贤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 皇帝钦佩的贤才(1 / 1)

汉代人汲黯为人正直敢言,对于别人的过失,直言不讳,当面指出,不留情面。汲黯做事行侠仗义,仁慈博爱,不惧风险。

大汉帝国河内郡地区发生大火灾,大火蔓延,烧毁了居民一千多户人家的房屋财产,百姓损失惨重。皇帝特派汲黯前去受灾地区视察慰问。

汲黯完成皇帝交付的使命返回,向皇帝汇报说:

“河内郡火灾的原因,是居民建设的房屋彼此相连,靠得太近,一户发生火灾,殃及邻居,火势蔓延,不能及时扑救所致。我已经妥善处置。当我返回途中,经过河南郡地区的时候,发现那里的民众,遭受黄河洪水灾害十分严重,有十几万人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居无定所,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我自作主张,擅自凭借皇上交付给我的朝廷符节权证,假托皇上的命令,让河南郡地方官员打开国家粮食贮备仓库,把官仓贮存的粮食发放给灾民,赈济灾民。我请求缴回朝廷符节,接受假托皇上命令行事的罪责。”

皇帝认为汲黯的行为动机良好,公正无私,体现了仁义道德的思想,赦免了他的罪责。

汲黯被朝廷任命为东海郡行政长官。在东海郡执政期间,汲黯践行古代圣人黄帝老子清静无为的治国理念,选拔任用了一批贤能负责的官员,授权他们全权处理地方日常政务,汲黯仅仅负责决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汲黯要求官民遵纪守法,不苛求官民生活小节问题。汲黯任职东海郡的数年间,东海郡太平安定,民众生活安居乐业。当地的百姓,都称赞汲黯为政清廉,体恤民生,济困扶危,造福一方的百姓。

皇帝听说东海郡的百姓给予汲黯的高度评价后,提拨任用汲黯为朝廷的主爵都尉,位高权重,位列大汉帝国朝廷最高等级的官职九卿。

皇帝在全国各地选拔优秀的人才,却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苛求人才,吹毛求疵,很少有人能满足所有的条件。汲黯指责皇帝说:

“陛下聘用国家急需的人才,求全责备,鸡蛋里挑骨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陛下求贤若渴,难道只是为了博取一个爱才的好名声?陛下希望建立功业,这样做,找不到得力的人才为陛下效劳,怎么能够达到目的呢?”

皇帝听了汲黯的话,沉默不语,脸上难看,气冲冲地离开。在场的朝廷文武百官都替汲黯担忧,害怕皇帝怪罪惩罚汲黯。

皇帝进入内宫后,对旁边的侍从说:“汲黯愚直,直言不讳,太厉害了。他说到人的要害地方,一针见血。”

朝廷中有人责备汲黯,不该当着众人的面批评皇帝,让皇帝难堪,下不了台。汲黯反驳说:

“国家聘用我们这些辅佐皇上的官员,我们的职责,就是纠正皇上行为的过失,给皇上出谋划策,达到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整日对皇上阿谀奉承,一味地去迎合皇上的旨意,讨好皇上,让君主陷入不合正道走入邪路的地步。我身为朝廷的官员,怎么能够为了自身的安全,明哲保身,躲避灾祸,看到皇上的过失而不指出来,让国家受到损害呢?”

汲黯一身正气,做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刚直不阿,从不结党营私。

皇帝对汲黯敬畏,讲究礼仪,不敢失礼。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卫青,进入皇宫办事,皇帝有时候会在上厕所时接见他。位极人臣的帝国朝廷宰相公孙弘晋见皇帝,皇帝有时候连帽子也不戴。汲黯晋见皇帝,皇帝不戴帽子就不敢见他。

有一次,皇帝没有戴帽子,碰巧汲黯进来秉奏政事。皇帝赶紧躲进大帐内,派人批准了他的奏议。

征伐匈奴建功立业的大将军卫青,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满朝文武百官,对卫青都恭敬谦卑。只有汲黯依然和卫青相见行平等礼节。

有人劝说汲黯道:

“自从皇上想让朝廷百官对大将军屈尊行礼后,大将军受到人们的敬重日益增多。你不能不对大将军行跪拜礼节。”

汲黯回答说:“作为大将军,能有拱手行礼的朋友,难道不是更尊贵吗?”

大将军卫青听到这件事后,认为汲黯智慧贤良,不同一般人,对汲黯心生敬意,主动和汲黯交往,多次向汲黯请教关于国家政务的疑难大事,对待汲黯的礼节,超过别的朋友。

淮南王刘安阴谋造反,害怕汲黯,对别人说:

“汲黯喜欢直言进谏,坚守节操,能够为正义而死,很难用歪门邪道金钱利益来迷惑收买。而丞相公孙弘,就很容易对付了。”

大汉帝国朝廷改铸五铢钱。民间有很多人私自铸钱违法犯罪,淮阳一地尤其严重。皇帝任命汲黯为淮阳地方行政长官,治理淮阳混乱的局面。

汲黯在任职淮阳行政长官的七年间,严格执法,铁面无私。汲黯以身作则,廉洁奉公,铁腕治淮,很快恢复了淮阳地方的社会秩序,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赞誉。

汲黯在淮阳执政期间,当地政治清明,百姓遵纪守法,社会和谐稳定。最后,汲黯在淮阳任职期间因病去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