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汉是新军中最忙的一个人,几乎他每完成一个任务,下一个任务就会马上到来。
张晓磊这么做也是无奈,台湾省本来就不大,像样的人才更是没有多少,就说张晓磊手下唯一还算得力的文官只有梁启超一个,可是台湾的各项建设现在都离不开他。张晓磊这次来到大陆,就给自己留了一个心眼。
张晓磊是什么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他最大的优势除了拥有红警基地之外,就是他知道以后的历史!
张晓磊列给了苏汉一条清单,那清单上的一个个人名,若是被后世的人看见一定会瞪大眼睛,惊讶的合不拢嘴!
天开地辟,先盘古十日而生;
东奔西逃,享民国七年之福。
第一个人就是杨皙子杨度!
杨度此人却是一个奇人,也是清末民初政局中,张晓磊最为欣赏的几人之一。
此人同样为具有新思想的救国志士!但是这个人的人缘确实一般,因为他的性子,得罪了不少人。
他的恩师王闿运就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弟子杨度,读书读得痴呆了,还不知道自我情况,只能白白挨着一顿骂。
对于杨度实行**,要通过民主表决的做法他的老师就批评说:到处都是诽谤和议论,虽然真正的贤士不怕这些,但是想要改变专权的制度,应该遵循人命的意愿。如果人民都不同意,你有什么理呢?
王曾也说他憨直,不圆通。曾将他与蔡锷比较,认为杨度才高气傲,以澄清天下自许,往往是考虑不周,急于求成;蔡锷智虑深沉,胸怀大志而不露锋芒。如果蔡锷能与杨度合作,他们的成就不可限量。
张晓磊认为王增这话定是实情,杨度之大才,蔡锷之深沉,如得此二人更胜千军万马。
杨度帮了袁世凯太多的忙,袁世凯却骂杨度是“蒋干”。就是因为杨度虽然能力强,办事果断,不过他不善于对上的阿谀奉承,和对下的抚恤体知。
导致尽管他为袁出力很多,但并未实现他帝师的目标,就连开国元勋也没有当成,仅被授以勋四位和参政院参政等闲职。
可以说袁世凯复辟,最大的支持者就是杨度。当初杨度和严复等人鼓吹帝制,为袁世凯登基做舆论导向,之后袁世凯宣布接受帝制!
而复辟失败之时,袁申凯在忧愤中死去,死之前他就曾大呼:“杨度误我!”
杨度前去吊唁,送上挽联: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作此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为申辨。意欲告诉众人,此次袁世凯复辟失败,究竟是对是错还要后世来判。
杨度胸有大志,却是毫不掩饰。
张晓磊认为,在这清末杨度乃是文杰第一人!
之前湖南进行新政,梁启超等人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的时候,蔡锷、刘揆一、杨度同在一起听课、讨论国事。
由于梁启超被人无故劫走,那学堂也是被他人维系着。不过维新变法失败后,学堂已经转入了地下。
说起来杨度还算是梁启超的半个学生。
张晓磊已经让梁启超修书一封,由海豹突击队,负责去湖南“接”杨度归来。当然去接杨度的同时,还要顺便带回来带二个人!
第二个人就是他的同门蔡锷!
蔡锷和杨度的关系不止是同学,晚年蔡锷曾在遗嘱中说:湘人杨度,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
意思是告诉世人,杨度依附袁世凯也是出于无奈,杨皙子胸有大志,腹有大才,望政府用之!
蔡锷这人,生在乱世,特别注意辨别政治风云,学会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争实践方面都为后世作出了特别大的贡献。
对于是否拥立帝制,蔡锷和杨度这两个老同学意见截然相反。
杨度帮助袁世凯称帝,蔡锷却发动护国战争。那时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
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人。只不过两人的方式不同,一文一武。导致最终的对立。
最难得是在作战指导方面,蔡锷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种治军方式,正是和后世的军规有些类似。而蔡锷却是领先了好几十年。
蔡锷会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
他力求主动,避免被动,他一直主张“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
这种战争指导思想,也是张晓磊一直应用的,除了依靠基地,这种战争指导思想也是张晓磊致胜的法宝!
可以说蔡锷乃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军事指挥人才!
蔡锷同杨度一样在长沙时务学堂读书,曾经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现在学堂被朝廷封杀,蔡锷不得已已